东南大学:电磁超材料研究生导师团队 —江苏教育新闻网-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 热门专题 >  > 双十佳评选 >  > 正文

东南大学:电磁超材料研究生导师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2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团队简介】

  崔铁军院士团队在电磁超材料(metamaterials)和计算电磁学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牵头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主题项目、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外专局-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等重要项目。出版英文专著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3项。在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proceeding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被引用3万余次(源自谷歌学术)。研究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美国光学学会2016年30项重要成果、2016中国光学重要成果、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十大进展等,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研究成果多次被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hina等期刊选为“研究亮点”,入选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高被引论文,多次被nature news,mit-technology review,discovery,scientific american,new scientist等媒体报道。团队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1名,杰青1名,青年长江学者2名,青年千人1名,青年拔尖人才1名, 优青2名,江苏省杰青1名。团队成员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团队成员:崔铁军、程强、蒋卫祥、马慧锋、汤文轩。

  【先进事迹】

  团结协作、相得益彰

  团队学术带头人崔铁军院士,分别于1987年、1990年和1993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留校任教。1995年至1997年,获洪堡奖学金资助,在德国karlsruhe大学任research fellow;1997年至2000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作博士后研究,2000年至2002年,任该校研究科学家(research scientist)。2002年,他放弃美国绿卡,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身份加入东南大学,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现为ieee fellow,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江苏省人大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崔铁军教授回国后全身心扑在教学和科研上,在电磁超材料和复杂目标及复杂环境电磁散射特性建模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他经常工作到凌晨,是同事心目中的“拼命三郎”“铁血战士”。2009年8月,崔老师因病住院,然而他一天也没闲下来,手术第四天就让助手将手提电脑拿到医院,在住院的三个月里,经常边打点滴边修改论文、构思研究课题,打电话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凭着这股跟时间赛跑的斗志,在住院期间,他和当时的博士研究生程强(现东南大学教授、博导)在国际上首次制造出可工作在微波频率的人造“电磁黑洞”、和当时的博士研究生马慧锋(现东南大学教授、博导)完成了三维地面隐身衣的设计构思,最终在国际上首次制造出微波频段三维隐身衣原型,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学生心中,崔老师也是公认“最儒雅”的教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学生所有的论文,大到理论框架,小到标点符号,他都会一一校正,一丝不苟。学生晚上发邮件提问,总在深更半夜就能收到他的答复。崔老师严谨细致、百折不挠的工作态度和气度不凡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和团队成员。崔铁军教授先后获得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中国侨联“双百侨界贡献奖”、江苏省第三期“333工程”突出贡献奖、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19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崔铁军院士不仅自己致力于电磁超材料和计算电磁学的研究,同时注重团队建设,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先后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学者。陆卫兵,2005年博士毕业,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为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东南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程强,2008年博士毕业,2009年4月就成为东南大学“戴帽”研究员,顺利完成职称“三级跳”,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蒋卫祥,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青年拔尖人才,东南大学破格教授、博导。马慧锋,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第二层次人才,东南大学破格教授、博导。汤文轩,硕士毕业后公派留学,获博士学位后返校任教,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副教授、博导。研究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充满活力、止于至善

  团队合作是团队创新的基础。崔铁军院士团队一直大力弘扬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他们以建立超材料领域的国际顶尖团队为己任,在团队内部积极提倡学术自由和民主,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个人优势。通过在团队内部加强交流学习,形成团队浓厚的学习和创新氛围,畅通团队内部的沟通交流渠道,加强各专业方向的交叉融合,增强持续创新能力,积极打造开放型科研团队。同时,团队给年轻学者和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沟通交流结合起来,共同营造一种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团队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通过指定团队建设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崔铁军院士站在战略高度,激发团队创新动力,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老带新,形成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梯队。通过整个团队的多年努力,团队在电磁超材料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牵头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主题项目、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外专局—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等重要项目。出版英文专著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3项。在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proceeding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被引用3万余次(源自谷歌学术)。研究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美国光学学会2016年30项重要成果、2016中国光学重要成果、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十大进展等,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研究成果多次被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hina等期刊选为“研究亮点”,被nature news,mit-technology review,discovery,scientific american,new scientist等媒体报道。其中,信息超材料工作三次入选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高被引论文,“电磁黑洞”工作入选2010年度new journal of physics最佳论文。

  团队也十分重视国内外交流合作,崔铁军院士是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刊物审稿专家,曾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的副编辑及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编委,现在担任剑桥大学出版社“超材料短书系列”主编、research副编辑、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advanced photonic research 和small structure指导委员会成员、photonix编委,曾获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曾任2004年“电磁研究进展”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副主席、2005年“亚太微波会议”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席、2008年及2012年“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国际研讨会”大会主席等。团队成员应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或大会报告数十次。2008年,团队牵头创建了国家外专局-教育部metamaterial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崔铁军院士始终强调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要求团队教师将个人研究领域和承担教学活动相匹配,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相长并进、承传创新。团队长期形成严谨求实、淡泊名利的氛围,对于前辈同行,谦逊有礼,虚心求教;对待青年学生,提携扶助,关爱有加。团队一贯主张学生培养应当博爱与责任兼行,育才与树人并重,竭尽全力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困难、答疑解惑。例如,为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迈出科研第一步,团队教授坚持为每届本科生进行授课和学科讲座,通过邮件认真回答学生们的每一个问题;承担本科生班主任和学业导师职责,为本科生提供学习指南和专业指导;课题组资源对本科生开放,鼓励本科生提前进实验室,并为其提供专门的科研指导;节假日,团队教师组织留校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关心学生生活;对于外校申请来学习的学生热情相待、毫无保留,例如对于申请来学习访问的空军工程大学博士生许河秀同学(现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导),主动为其安排座位和电脑,并邀请其参加每周课题组组会,同时实验仪器和测试平台也完全对其开放,使其完全融入课题组团队;又例如对于主动申请来东南大学做毕业设计的兰州大学本科生侯伶俐同学,毫无保留地对她进行专业辅导,并为其安排住宿、争取生活补贴,毕业后还推荐其到成都二十九所工作,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团队指导的本科生罗晨阳,荣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本科生武展妮,在重要国际会议ieee mtt-s imws上获得最佳学生论文奖,毕业后前往美国知名科研团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王萌,在微波和毫米波国际会议(icmmt)上获最佳学生论文奖、第一届全国超材料大会学术新人奖;研究生张磊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第一作者论文,获得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两次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张信歌在国际上顶级期刊nature electronics发表第一作者论文,获得第一届全国超材料大会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东南大学“正青年”优秀研究生称号;研究生刘硕(现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后、欧盟“玛丽居里学者人才计划”项目获得者),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博论文奖、江苏省优博论文奖、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东南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入选东南大学“正青年”优秀研究生称号。团队研究生获得东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项目资助累计23人次。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 法律声明 |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凯发体育开户平台的技术支持:86381340。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凯发体育开户平台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