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有机与生物光电子研究生导师团队 —江苏教育新闻网-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 热门专题 >  > 双十佳评选 >  > 正文

南京邮电大学:有机与生物光电子研究生导师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2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团队简介】

  2012年,南京邮电大学“有机与生物光电子”研究生导师团队获评教育部创新团队,2015年获得滚动支持。多年来团队导师砥砺奋进,现有成员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青4人、青年长江2人、江苏省杰青3人,江苏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7人。近五年,该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50余项,项目经费累计4700余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等。

  团队依托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国家一流学科)和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推进有机与生物光电子学基础研究及产业发展为目标,在构建学科理论体系框架、实现材料的高性能与多功能化以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方面做了系列开创性工作。团队已培养博士40人、硕士83人,其中,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3人,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培养的研究生在nature及子刊等国内外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0余件,毕业研究生中获国家优青1人,江苏省杰青1人,在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任教授、博导28人,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53人,所培养的研究生成为高校院所中青年学术骨干、企业技术精英。

  团队成员:汪联辉、范曲立、赵强、解令海、陈润锋、赖文勇、马延文、晁洁。

  【先进事迹】

  逆袭成才,师德同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是南京邮电大学有机与生物光电子研究生导师团队每一位成员的自我准则。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正是这种使命感,让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紧跟国际前沿和学科发展趋势,聚焦具有重大背景和重要意义的科研课题,带领学生深耕不辍;以坚忍不拔的决心和毅力,师德同行,带领学生勇闯难关,逆袭成才,不断攀登学术高峰。

  团队作战,筑学科交叉之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有机与生物光电子学属于当今国际科学的发展前沿,这一交叉学科立足于有机光电子学基础,融入新兴生物电子学理论与技术,有望实现在更小的尺度、更高的通量、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小的代价实现对生物信息的检测。

  团队带领研究生在突出优势、形成合力的基础上,完成了“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金属有机半导体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与光电应用” 等一批国家级项目,构建了有机光电子学学科框架,对国内外有机与生物光电子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先后荣获2013年和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团队致力于攻关有机与生物光电子相关的颠覆性技术,引领国际新一代信息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了光电转化与储能、生物医学诊断与治疗以及器件功能协同与集成等多种信息技术,解决了共性科学问题,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推动了学科群发展,构筑了有机与生物光电子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科研创新平台。同时,探索了有机与生物光电子相关的新现象与新功能,实现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移,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创性动力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与关键技术保障。

  文化引领,育德才兼备之人

  团队以“科学(science)”精神为文化建设路径:s(skepticism,科学质疑)、c(curiosity,好奇驱动)、i(industriousness,勤奋努力)、e(ethics,守望良知)、n(novelty,追求创新)、c(confidence,自信求真)、e(enthusiasm,奉献热忱)。该精神要求师生勇于提出科学质疑,以好奇驱动求知、追求全面系统创新的学术道路;相信天道酬勤、坚持科学报国;引领先进文化、坚守正义良知诚信。“science”精神为团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培养了师生的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博士生王思雨同学就是在“science”精神的感召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生物光电子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由于本科物理专业与生物电子学研究方向差距大,他感到困难重重,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非常大的抵触心理。汪联辉教授首先鼓励他在团队不同研究方向进行轮转,根据兴趣初步选择课题。轮转过程中,王思雨对利用纳米机器靶向递送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定决心攻克难题。汪联辉教授非常高兴地手把手指导王思雨提高各方面的实验技能。由于生物实验的个体差异导致实验结果时好时坏,王思雨反复经历迷茫、放弃、再实验的轮回。而汪联辉教授始终对他关怀备至,不仅进行心理疏导,还以自身的科研经历,鼓励他秉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次成功与失败,努力攻克难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三年的反复实验,一年的写作、修改、投稿、返修后,王思雨的工作打动了严苛的审稿人和编辑,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王思雨也顺利通过直博面试,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汪联辉教授常说,研究生既然立志投身科研,就要时刻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满怀自信,敢于自我展示,发挥“亮剑”精神。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众福是陈润锋教授的第一个研究生。他本科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专业,考研失利调剂到南邮的他刚开始存在很大的心理落差。由于对有机光电专业方向不了解,安众福面对实验上存在的困难,时常信心不足,陈润锋教授鼓励他在困难面前保持无畏的心,调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将复杂问题拆解,各个击破。安众福同学终于在数百次实验之后,成功制备了世界上首例室温有机长余辉材料,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研究性论文,荣获了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团队导师们还通过面对面沟通、侧面了解等方式了解研究生学业上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2020年4月中旬,有位研究生的家长意外遭遇车祸,在重症监护室命悬一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该研究生悲痛欲绝,其家人为治疗伤情倾尽所有仍差巨额的治疗费用。得知这一情况后,马延文教授立即向团队师生发出爱心捐款倡议书,师生们纷纷为遭遇不幸的学生家长进行爱心款,共筹得善款80800元,贡献了一份力量,增添了一份希望 。马延文教授说:“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人多力量大,大家每个人伸出一双手,献出一点爱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该研究生回归后,热心团队公共事务,积极乐观,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直博面试,继续在团队深造。她说:“团队导师们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像亲人般对待每一位研究生,是我们终生的人生导师。”

  天道酬勤,开创新人才之花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汪联辉教授及导师团队成员数年如一日,坚守科研一线,时常工作至深夜,春去秋来,寒暑不问。夜深人静时的那一抹灯光,将勤勉坚毅的品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解令海教授指导的本硕博学生研究团队于2014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生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指导研究生林进义等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交叉创新奖一等奖,受到新华网、《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等新闻媒体的专题报道。指导研究生凌海峰等获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江苏省金奖;博士研究生凌海峰荣获“2014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及2014年度“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全国仅50名学生),并作为“勤学”典型在北京理工大学颁奖现场接受采访。科研育人,向来不易。导师们在育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团队已经培养博士40人、硕士83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各2和3项。在nature及子刊等国内外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0余件,毕业研究生中获国家优青1人,江苏省杰青1人,在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任教授、博导28人,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53人,所培养的研究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扬。团队笃行之志,从来不移,其锐意进取、奋勇拼搏的精神时刻激励着研究生们在科研的星空里追逐梦想、恣意徜徉!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 法律声明 |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凯发体育开户平台的技术支持:86381340。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凯发体育开户平台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