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大约有350天能够在徐州市铜山区棠张中学排球训练馆看到两个忙碌的身影——刘琪和宋爱菊老师。这对8岁就开始在棠张中学打排球的姐妹花,师范毕业后双双回到母校担任排球教练。20多年来,她们双剑合璧,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带领棠中女排这支队伍走出徐州、驰骋全国、冲向世界,并将一批批孩子送进高等院校深造。
姐妹同心,其利断金
今年42岁的刘琪和宋爱菊,是徐州市铜山区棠张中学高级教师,同时也是市队校办徐州市女子排球队教练。她们从小一起在棠中女排练习排球,1991年球队因为连续多年高考失利开始衰落时,一度只剩下她们两个队员。她们硬是以不服输的韧劲坚持了下来,一边锻炼一边学习,凭着优异的文化成绩双双考入徐州幼儿师范学校。
这股韧劲、这份情谊一直在她们身上延续至今。刘琪和宋爱菊毕业后刚来到母校棠张中学任教时,球队只有二三十名队员,高考升学率只有20%左右。她俩姐妹同心,凭着敢闯敢拼的精神,到处“招兵买马”,以军事化管理,高强度、高要求的训练方式,逐渐打响了棠张女排的招牌。如今,排球队队员已发展到近百人。在她们的带领下,这支出自农村中学的球队异军突起,在国内各级各类排球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出访日本、越南进行交流比赛。在江苏省第十八届、十九届运动会上,她们共为徐州市代表团取得13枚金牌,2019年在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中技压群芳,入围2020年在巴西举办的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在刘琪和宋爱菊的办公室内,各种证书、奖杯摆了满满一面墙。
高考成绩同样骄人,如今棠中女排每年一本升学率为100%,并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了大批人才。队员王维维2007年考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年被南京青奥会组委会选中担任沙滩排球裁判员,随后留校任教,2015年底又以优异的成绩被选调到国家教育部。
这对姐妹花连续多年获得全国中学生排球赛“优秀教练员”称号,并同时被评为2020年第四届“铜山模范”。如今,连徐州市区的孩子都以进入棠中女排为荣。棠中女排的队员每次走出校门,都成为小镇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关爱队员,如父如母
在教育教学中,刘琪和宋爱菊两位教练密切配合。她们秉承“做人第一、学习第二、训练第三”的教育理念,建立了学校—家长—教练—学生四结合的管理体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逐渐形成 “教育与疏导并行、管理与训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排球技术和文化学习并举,在全国同类学校中成就了“体教融合”的典范。很多孩子入队后不仅球技提高了,成绩变好了,自理能力、团队精神也大大增强。
每天清晨六点,两位教练就开始带着队员在田径场、力量房、排球馆晨练,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下午五点是其他老师下班的时间,而对于刘琪和宋爱菊来说,晚上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她们先带领队员进行三个小时的训练,然后再看着孩子上晚自习,一个个检查、订正作业,等到晚上10点多,孩子们都回到宿舍洗漱完毕上床睡觉并确认盖好被子了,她们才回去休息。
农村的孩子有不少是留守、单亲儿童,缺乏亲人的关爱。刘琪和宋爱菊无形中就代替了家长的职责。队员年龄最小的只有五六岁,洗漱的时候够不着水龙头,刘琪一个个把她们抱起来,帮她们洗衣服,教她们整理床铺。有的孩子想家想哭了,宋爱菊轮流抱在怀里哄。有的孩子放假无处可去,她们就带回家细心照顾。直到现在,两位教练的家中都还专门留着一个房间给队员。刘琪清楚记得,有一次她在宿舍午休,醒来发现一个孩子趴在她的床头,孩子一见她睁开眼睛就流着泪抱了上来:“刘教练,我叫你妈妈好吗?”2015年有两名家境困难的队员考上大学,刘琪和宋爱菊一直资助她们至大学毕业。
她们不仅关心队员的训练和生活,更关注其健康成长。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刘琪性格直爽开朗雷厉风行,适合开导那些内向沉默的孩子,扮演“父亲”的角色;宋爱菊轻声慢语温柔细致,像妈妈一样慈爱,急躁不安的孩子到她这里就会慢慢平静下来。有一次发现队员小梦偷拿了同学50元钱,她们没有公开批评,而是让家长先将钱赔给同学,然后要求小梦为自己的行为“埋单”,每个月从零花钱里挤出5元或10元作为处罚。刘琪凑够50元后又还给家长。经过两位教练的苦心教育,小梦终于改掉了这个毛病,顺利考上了大学。
刘琪和宋爱菊一直对队员实行跟踪教育,经常嘱咐她们说:“考上大学绝对不是学习的终点,学习是一辈子的事。”队员刘晨曦接到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暑假里主动去找老师补课,在拍摄电影《夺冠》期间仍然见缝插针学习。寒暑假每次回母校做陪练时,书包里都装着厚厚的书本,最终以优异成绩保送研究生。令两位教练骄傲的是,棠中女排走出去的大学生,个个都拿奖学金,50%被保送研究生,考教师编制成绩都是区里排名第一。
宋爱菊经常说:“我们的队员都是女孩子,将来要为人妻、为人母。她们的童年和青春期都是和我们一起度过的,我们有责任帮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双剑合璧,呕心沥血
多年来,刘琪和宋爱菊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训练中,把全部情感维系在事业上,把全部心思运用到运动员身上。刘琪通过学习拿到了本科文凭,自学了运动损伤康复专业知识;宋爱菊已经取得体育硕士学位,并考到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她们“双剑合璧”,共同呵护队员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在训练中,她们年年有计划、月月有细化、天天有精化,每天对训练的情况、学生的状况进行总结。自带队以来,她们从来没有过周末和假期,寒、暑假都是在训练和比赛中度过,平时每月最多休两天,4-9月赛季连续半年无休,每天的工作强度甚至超过专业队的教练。为了把更多的时间投入的工作中,她们把家从市中心搬到云龙万达,又搬到新城区,后来连10分钟的车程都觉得浪费时间,干脆住到了学校里。
两位教练最歉疚的是没有时间陪伴孩子。2014年第18届省运会比赛前期,刘琪教练带队一去就是两个多月。回到家后,六岁的儿子抱着她大哭:“妈妈,您是不是只要球队的大姐姐,不要我了?”刘琪在怀二胎期间,每天坚持训练,亲自抛球、示范,直到临产前一天才离开排球馆。她说:“我的队员我了解,别人喂球我不放心,我得赶紧回来”。二宝生下来才14天,她就带着母亲、孩子到球馆指导训练,经常是她母亲哄着饿哭的孩子在球场边上急得团团转。那几天正好有一场家长会,刘琪说了10分钟的话就气喘吁吁,家长得知她还没出月子,个个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宋爱菊因为家里没人带孩子,经常把孩子放到同学的家中,每次下班去接的时候孩子都睡着了。今年参加省比赛期间,因为爱人出差,只能留下两个孩子自己在家,将近一周的时间都是由12岁的姐姐照顾6岁的妹妹。两个孩子都特别独立,就连买衣服和鞋子都是自己上街,还学会了跟老板讲价。
去年5月,刘琪在体检中查出甲状腺癌,当即住院手术。手术非常顺利,但“癌”字却把一向坚强的刘琪击垮了,出院后在家躺了一个星期。宋爱菊却显得非常沉着,她给刘琪打电话说:“你到训练馆来,什么活儿都不用干,在那儿坐着就行。”神奇的是,刘琪一走进训练馆,立即变得生龙活虎起来,忘记了所有的病痛。现在,谁都看不出她曾经患过癌症,刘琪说是宋爱菊治愈了她。前段时间宋爱菊严重贫血,刘琪紧张极了,特别担心她是白血病,好在只是虚惊一场。刘琪说:“如果爱菊病倒了,我就像自己少了一条胳膊。”
这对交往30多年的同学、同事,姐妹情谊对她们来说远比名利重要。每次评优、评先她们都争取以一个组合出现,实在不能共同参加的就互相谦让。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她们共同用心浇灌,让棠中女排之花铿锵绽放。因为挚爱,她们选择了坚守,棠中女排成了她们的精神寄托,也是她们不变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