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山和妻子张艳都有着不到20年的从教经验,多次获得省级、市级教学奖项,深受学生喜爱。夫妻俩有两个引以为傲的孩子,大儿子刚刚考入兴化第一高级中学,3岁的小儿子活泼可爱。夫妻俩一直有一个愿望——到新疆、西藏支教,把自己宝贵的教学和育儿经验带给当地学生、老师和家长。
2018年,教育部“万人援疆援藏”计划教师选拔开始后,杨进山老师毫不犹豫地递交了支教申请。本来妻子张艳也一同申请支教的,但考虑到大儿子正在上初二,就决定暂缓一年半。等到第一批结束时,杨进山又申请继续留任,这次妻子张艳也如愿以偿选拔进了第二批支教教师名单。
在即将圆“支教梦”的同时,“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难也摆在这对夫妻面前。小儿年幼,留在家里不放心,于是请老父亲来帮带孩子。大儿上学,留在家里,请老母亲照顾。就这样他们全家扶老携幼支教的故事在昭苏成为美谈。
春风化雨育新蕾 青蓝结对培新秀
走进昭苏育英学校的课堂,杨老师发现当地学生淳朴、热情、能歌善舞,但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英语基础相当薄弱,个别学生对英语的26个字母都不会写。面对这些困难,杨老师的支教热情丝毫不减。杨老师幽默,喜欢音乐,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朝气,他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心目的“偶像”。每天一早到教室,和学生共唱课前一支歌,然后开始早读;中午的时候,陪学生在教室一起休息、学习。放学后,又深入农村进行家访。“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解决了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杨老师又顺势利导,着手给学生们上规矩,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他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孩子们的英语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称赞。
在给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杨老师充分发挥援疆老师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他多次给同年级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为全县英语教师开设讲座,传授内地先进的教学理念。他变“输血式”援疆为“造血式”援疆,积极参加“青蓝结对”,和年轻教师一起备课、磨课,指导青年教师论文写作,培养他们的教科研能力,使他们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教学骨干,为昭苏教育培养一批带不走留得住的教育人才。
在支教期间,他还为学校的管理出谋划策,坚持推行推门听课制度。科学的制度,严谨地落实。从他的身上,学校老师们感受到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只争朝夕的工作干劲。对于听课反馈,他一丝不苟地与老师交流。指出备课环节和课堂讲授中出现的问题,以探讨的方式对老师进行引导,让老师主动发现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为了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他还鼓励老师们去听他的课,他用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授课技巧给老师们做出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他的带领下,老师们的教学更加规范,在上级的各项教学督查中,学校的课堂教学无一例问题通报。他相信只要真抓实干,不久的将来,昭苏教育必将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
合力培育民族花 同心共筑中国梦
杨老师的真情援疆,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了生活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班里学生的家庭状况信息,发现有些孩子家庭困难,就记在了心上。在教学之余,他发动援疆教师,为困难学生送去御寒衣物、书包、图书及各种学习用品。
自开展组团式援疆以来,他积极支持并参与,杨进山老师主动和两名贫困生学生结成对子,学习中关心,生活中帮扶。这两个学生,一个是维吾尔族,一个是哈族,共同点是学习优异、家庭贫困,但是都很可爱,也很有礼貌。上课之余,经常与她们交流谈心,讲述泰州的风土人情,鼓励她们志存高远,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倾听她们的生活故事,帮她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两个孩子说,杨老师就像她们的知心大哥哥,阳光开朗,给了她们很多帮助和温暖,她们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负期望。
2020年10月,他得知昭苏县吐格勒勤红五星小学为建设红色校园,急需280套小红军服时,立即联系家乡学生、爱心人士刘仁兵先生,及时为该校捐献价值2万多元的红军服,解决了该校的燃眉之急。
真情付出得回报 辛勤耕耘结硕果
转眼间,杨老师三年支教生涯即将结束,想到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离开这美丽的塞外江南、离开温暖友爱的同事、离开天真好学的学生,就令人伤感。但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清澈的笑容、明亮的眼睛,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援疆,不仅是要把经验带来,更要把精神留下。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杨老师不仅为新疆的孩子们带来了专业学习的乐趣与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回首走过的路,他倍感欣慰与自豪。自己的辛苦付出赢得了当地师生、家长的一致认可和赞誉,无愧于自己的援疆支教生活。
他记忆犹新的那次,恰逢少数民族肉孜节,下课后孩子们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了精心准备的节日礼物和亲手制作的馕、奶酪等,用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表达着对老师的敬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伊宁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
除了收获成长和经验,还收获了满满的荣誉:两次“昭苏县泰州高级中学优秀教师”、两次昭苏县教育局“优秀援疆教师”、两次江苏省前指与伊犁州教育局“优秀援疆支教老师”、 犁州第六届“苏伊杯”高中教师教学能力县级选拔大赛优秀评委等等。
援疆路一段,援疆情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