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凯发体育开户平台首页 >

江苏教育新闻网-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1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刘卫琴,海安市紫石中学一名普通党员教师,18岁开始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39年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至今任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并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市、学校表彰为优秀班集体。她的英语教学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她先后10多次受市政府表彰,5次被评为市优秀党员,一次被市妇联评为“四自新女性”。刘卫琴老师支教的先进事迹多次被《云南日报》《光明日报》《南通日报》等报刊报道。

  33年前,刘卫琴老师响应海安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号召,怀揣着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人生梦想,义无反顾奔赴云南边陲。她成了海安第一批赴云南宁蒗支教队伍里最年轻的老师。虽然33年过去了,但是岁月永远抹不去的是她支教的那段可歌可泣的经历,那抛洒过青春汗水和泪水的一方热土--小凉山。

  1988年起,从黄海之滨到彩云之南,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贫困,一批批海安教师接续跋涉走进大山,远赴云南宁蒗县支教。他们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振兴民族地区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跨越八千里路,立足三尺讲台,传播知识,播撒文明。他们用33年的坚守,33年的执着,33年的付出,33年的奉献,在小凉山书写了一首首美丽的赞歌,创造了宁蒗教育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2020年9月7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在南京江苏电视总台举行发布会,授予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刘卫琴老师有幸作为第一批海安赴宁蒗支教教师代表参加了“时代楷模”发布会领回了奖牌,参加了访谈节目。2020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授予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南通市“立德树人奋进担当, 教育脱贫托举希望”特别贡献奖。在这个会议上刘卫琴老师作为支教教师代表作了题为《青春无悔女儿梦 筚路蓝缕小凉山》的先进事迹报告。

  1988年8月17日,天空飘着细雨。刘卫琴老师和海安其他34个支教家庭一样彻夜难眠。第二天启程去云南,全家出动为她送行。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是待字闺中的女儿呢!

  一路颠簸,一路煎熬。好不容易到了宁蒗,一口气还没喘匀,劈头盖脑地就是一场暴雨,泥石流滚滚而来,道路瞬间被截断,操场顷刻被吞没,映入眼帘的全是土红色的泥浆。暴雨后,溪水浑浊不堪。气压太低,水烧不开,饭煮不熟。苍蝇和蚊虫一年四季不断。因为泥石流严重破坏了本来就十分简陋的校舍,她,一个单身的女老师,只能临时寄居在当地老百姓家中。上厕所,是她当时面临的最大窘境,一个半遮拦的土坑,上面搭着两根一踩上去就摇摇晃晃的木板,路途的艰辛和环境的艰苦使她特别想念自己的父母。山区里方向很难辨认,刘卫琴老师辨不清东西南北,她就问别人海安在哪个方向,时常会一个人偷偷跑到山上,朝着东北方流泪。擦干眼泪之后,她又会告诉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点苦算得了什么,一定要坚持下来。

  初来乍到,刘卫琴老师教初一年级的英语课,本以为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学生就是一张白纸,可以任她挥洒自如地开展教学,谁曾想到那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都说不顺畅,学英语谈何容易?刘老师只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领读,一个学生一个学生过关,有的时候一个单词都要教几十遍。

  20世纪80年代,刘卫琴同志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龄不长,工资不高,但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鼓励学生,她自己掏钱买了一大摞英语练习本,她在班上宣布,凡是英语单词默写过关或者英语成绩进步快的学生,都会得到一本英语练习本作为奖励。虽然练习本不值钱,但是学生看重的是荣誉,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师生关系也渐渐变得亲密起来,他们把刘老师当成了大姐姐,这种友谊甚至延续到了现在。

  邓军同学成绩很不错,唯独英语成绩不够突出。刘卫琴老师的关心和指导,让他的英语成绩逐渐提升上来。孩子进步了,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在赠给刘老师的一本书的扉页上写道:“一个老师最大的荣誉,莫过于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赞扬。感谢您,刘老师!”

  杨文斌时任宁蒗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他的儿子杨晓礼也在刘老师的班上。晓礼是彝族的学生,他在班上有影响力、有号召力。有一段时间,他对学习有些放松,刘老师及时发现了,并且及时引导他抓紧学习。那年彝族年前夕,杨副县长带着腊肉和酥油来慰问刘老师,他握着刘老师的手说:“刘老师呀,我代表宁蒗人民感谢你,感谢你对宁蒗人民的付出,也感谢你对我儿子的教育。”

  受刘老师影响最大的学生叫李仲菡,那个时候刘老师常常和李仲菡作伴。仲菡一开始不懂“作伴”的意思,等明白是要让她和老师同住同宿,她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她的家住在偏远的山坳里,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经济条件不好。刘老师主动给她买了牙刷毛巾等日常的生活用品。刘老师常常要她搞好个人卫生,但山里人祖祖辈辈没有这份讲究。晚上睡觉前洗漱,是山里女孩闻所未闻的。李仲菡的这段特殊经历成了她人生的拐点。在和刘卫琴老师同住同宿的日子里,山里妹子有了对未来生活最初的憧憬。同时也在她的感召下,班里的女生们渐渐地开始注意个人卫生了。

  回到海安之后,刘卫琴老师经常收到宁蒗学生的来信,有一天竟然收到了9封来信,有的表达思念之情,有的请教学习问题,有的向她报喜,有的跟她分享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刘老师一一回信,为他们答疑解惑,和他们畅谈人生理想。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刘卫琴的努力和影响下,还有的孩子圆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梦。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云南,刘卫琴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在那里,她实现了教书育人最初的梦想;在那里,她闪烁着人生最骄傲的光华。从那时起,她爱上了教育此生无悔!

责任编辑:陈路

刘卫琴:从那时起,她爱上了教育此生无悔!
——海安市紫石中学教师刘卫琴事迹
发布时间:2021-07-17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刘卫琴,海安市紫石中学一名普通党员教师,18岁开始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39年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至今任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并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市、学校表彰为优秀班集体。她的英语教学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她先后10多次受市政府表彰,5次被评为市优秀党员,一次被市妇联评为“四自新女性”。刘卫琴老师支教的先进事迹多次被《云南日报》《光明日报》《南通日报》等报刊报道。

  33年前,刘卫琴老师响应海安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号召,怀揣着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人生梦想,义无反顾奔赴云南边陲。她成了海安第一批赴云南宁蒗支教队伍里最年轻的老师。虽然33年过去了,但是岁月永远抹不去的是她支教的那段可歌可泣的经历,那抛洒过青春汗水和泪水的一方热土--小凉山。

  1988年起,从黄海之滨到彩云之南,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贫困,一批批海安教师接续跋涉走进大山,远赴云南宁蒗县支教。他们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振兴民族地区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跨越八千里路,立足三尺讲台,传播知识,播撒文明。他们用33年的坚守,33年的执着,33年的付出,33年的奉献,在小凉山书写了一首首美丽的赞歌,创造了宁蒗教育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2020年9月7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在南京江苏电视总台举行发布会,授予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刘卫琴老师有幸作为第一批海安赴宁蒗支教教师代表参加了“时代楷模”发布会领回了奖牌,参加了访谈节目。2020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授予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南通市“立德树人奋进担当, 教育脱贫托举希望”特别贡献奖。在这个会议上刘卫琴老师作为支教教师代表作了题为《青春无悔女儿梦 筚路蓝缕小凉山》的先进事迹报告。

  1988年8月17日,天空飘着细雨。刘卫琴老师和海安其他34个支教家庭一样彻夜难眠。第二天启程去云南,全家出动为她送行。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是待字闺中的女儿呢!

  一路颠簸,一路煎熬。好不容易到了宁蒗,一口气还没喘匀,劈头盖脑地就是一场暴雨,泥石流滚滚而来,道路瞬间被截断,操场顷刻被吞没,映入眼帘的全是土红色的泥浆。暴雨后,溪水浑浊不堪。气压太低,水烧不开,饭煮不熟。苍蝇和蚊虫一年四季不断。因为泥石流严重破坏了本来就十分简陋的校舍,她,一个单身的女老师,只能临时寄居在当地老百姓家中。上厕所,是她当时面临的最大窘境,一个半遮拦的土坑,上面搭着两根一踩上去就摇摇晃晃的木板,路途的艰辛和环境的艰苦使她特别想念自己的父母。山区里方向很难辨认,刘卫琴老师辨不清东西南北,她就问别人海安在哪个方向,时常会一个人偷偷跑到山上,朝着东北方流泪。擦干眼泪之后,她又会告诉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点苦算得了什么,一定要坚持下来。

  初来乍到,刘卫琴老师教初一年级的英语课,本以为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学生就是一张白纸,可以任她挥洒自如地开展教学,谁曾想到那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都说不顺畅,学英语谈何容易?刘老师只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领读,一个学生一个学生过关,有的时候一个单词都要教几十遍。

  20世纪80年代,刘卫琴同志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龄不长,工资不高,但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鼓励学生,她自己掏钱买了一大摞英语练习本,她在班上宣布,凡是英语单词默写过关或者英语成绩进步快的学生,都会得到一本英语练习本作为奖励。虽然练习本不值钱,但是学生看重的是荣誉,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师生关系也渐渐变得亲密起来,他们把刘老师当成了大姐姐,这种友谊甚至延续到了现在。

  邓军同学成绩很不错,唯独英语成绩不够突出。刘卫琴老师的关心和指导,让他的英语成绩逐渐提升上来。孩子进步了,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在赠给刘老师的一本书的扉页上写道:“一个老师最大的荣誉,莫过于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赞扬。感谢您,刘老师!”

  杨文斌时任宁蒗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他的儿子杨晓礼也在刘老师的班上。晓礼是彝族的学生,他在班上有影响力、有号召力。有一段时间,他对学习有些放松,刘老师及时发现了,并且及时引导他抓紧学习。那年彝族年前夕,杨副县长带着腊肉和酥油来慰问刘老师,他握着刘老师的手说:“刘老师呀,我代表宁蒗人民感谢你,感谢你对宁蒗人民的付出,也感谢你对我儿子的教育。”

  受刘老师影响最大的学生叫李仲菡,那个时候刘老师常常和李仲菡作伴。仲菡一开始不懂“作伴”的意思,等明白是要让她和老师同住同宿,她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她的家住在偏远的山坳里,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经济条件不好。刘老师主动给她买了牙刷毛巾等日常的生活用品。刘老师常常要她搞好个人卫生,但山里人祖祖辈辈没有这份讲究。晚上睡觉前洗漱,是山里女孩闻所未闻的。李仲菡的这段特殊经历成了她人生的拐点。在和刘卫琴老师同住同宿的日子里,山里妹子有了对未来生活最初的憧憬。同时也在她的感召下,班里的女生们渐渐地开始注意个人卫生了。

  回到海安之后,刘卫琴老师经常收到宁蒗学生的来信,有一天竟然收到了9封来信,有的表达思念之情,有的请教学习问题,有的向她报喜,有的跟她分享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刘老师一一回信,为他们答疑解惑,和他们畅谈人生理想。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刘卫琴的努力和影响下,还有的孩子圆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梦。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云南,刘卫琴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在那里,她实现了教书育人最初的梦想;在那里,她闪烁着人生最骄傲的光华。从那时起,她爱上了教育此生无悔!

责任编辑:陈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