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土壤医院”乡村振兴实践团成立于2018年,现有研究生成员60人。团队依托首批国家级一流实践课程——土壤医院、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以产品和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小农户的大棚土壤污染问题免费提供个性化凯发体育开户平台的解决方案。持续奔走于设施农业基地,“问诊”足迹遍布全国10余个省份,开设12家土壤分诊所和1家土壤智慧诊疗中心,累计指导修复农田4万余亩。团队开启了专业化土壤诊疗服务,已成为市场上唯一能检测土壤31项指标的诊疗机构。累计培养了200余名“土医生”,累计吸纳2000余名本硕博志愿者。曾获第九届全国“母亲河奖”“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江苏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事迹被媒体报道百余次。
不忘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
“这节开到田间的党课,让我能够切实为乡村振兴做些实事,我心里特别激动。”作为土壤医院团队负责人的刘蕾,一路见证着土壤医院的发展。
2021年6月,团队所属党支部的一次“情景党课”将实践课堂搬到了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田间地头。党支部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将团队建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创新引入情景式教育,邀请学科教授在田间地头开设行走的“情景党课”,以党建带团建,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题的党团日活动。2021年8月,团队成员所在的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
坚持守护“黑色乡土”的恒心宿迁市南蔡乡村,资深大棚种植户蔡以凤在田边急得直掉泪。当时,家里的20亩大棚突然“绝产”,蔡奶奶连种三季蔬菜都颗粒无收。当年11月,专攻土壤改良的他们当即对农田进行了采样化验,发现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超标10余倍,是典型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现象。随后,成员们掀大棚,淋大雨,洗盐改土,生物改良,一系列有效措施后,蔡奶奶的大棚又恢复了生机。2021年,团队前往石人石马大棚基地,土壤盐渍化与酸化并存,损失惨重,团队使用氧化钙与氧化镁改良,休耕种草。目前,石人石马又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五年来,团队成员不畏艰难,持续奔走于各省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户,“问诊”足迹遍布江苏、安徽、贵州、湖南等多地,累计指导修复农田4万余亩,帮助农户增收达1.5亿元。
锤炼创新“绿色发展”的专心
团队成员把青春根植在广阔的大地上,一点点积累、一轮轮实验、一步步改进,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农业土壤修复技术体系。从无到有,逐步搭建起门诊、化验、药房等部门,开启专业化土壤公益诊疗服务。目前,“土壤医院”已成为国内市场上唯一能够对土壤31项指标进行检测的土壤诊疗机构。
为吸引大众关注农业土壤问题,投身农业生产服务,团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和比赛活动。2020年8月,团队获得第六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2020年9月获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同年12月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21年12月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
传递践行“橙色公益”的爱心节假日,团队成员会前往省内外各地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土壤“义诊”服务,进行栽培技术培训和农业土壤知识科普活动。
成员熊传琦曾多次随团队前往贵州省安顺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马厂镇等地,走访周边13个村镇,他深切领悟到要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青春责任。为此,他选择了农业盐碱土修复方向继续深造,为把科技成果转化到土地上,转化进农民的口袋里。疫情期间,为不误农时,他创新提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疗方式,团队为省内外农户开展“云问诊”“云培训”活动上百次,受到广大农户的好评。他正带领着一大批研究生继续践行“橙色公益”,传递爱心。
铸守培育“白衣天使”的匠心
团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专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规划活动,累计培养了200余名思想进步、能力过关、心系土壤、情系民生的“土医生”,把农民的需要、田间的问题,记在本上,落到实处,暖在心里。团队管理体系成熟,凝聚力强,累计吸纳了全校2000余名本硕博志愿者参与“土壤医院”产品研发、宣传咨询和志愿服务等活动,随时随地为“土壤医院”保驾护航。
土壤医院研究生乡村振兴团队将继续奔走在乡村沃野,以所学所长致知力行,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助农兴农的“领路人”,做乡村人才的“输送人”,做志愿服务的“赶路人”,做与时俱进的“答卷人”,做实实在在的“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