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依托于该校药用辅料及仿创药物研发评价中心,主要致力于药用辅料、创新型药物、高端制剂的研究开发和药品一致性评价研究,为提升我国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快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速度做出显著贡献。团队负责人涂家生教授历任第九届、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现任第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和药用辅料和药包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涂家生教授带领下,团队致力于推动我国药用辅料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填补国内空白,团队始终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培养药学精英”为根本,以“服务公众健康,促进产业发展”为己任。20年来,团队已为国家培养药学专业人才13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2人,活跃在药品监管、药品研发到药品生产使用的各个环节,部分毕业生已在国家和省级药监、药审、药检系统、国内外重点大学、医药企业等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和高级研究人员,为国家药品监管的“顶层设计”和维护公众健康的“真抓实干”贡献智慧和挥洒汗水。
团队成员:涂家生、孙敏捷、孙春萌、沈雁、熊晔蓉、姜雷、何东升。
【先进事迹】
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依托于药用辅料及仿创药物研发评价中心,团队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人。团队成员主持各类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纳米专项”课题、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专项课题、国家药典委员会标准提高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同时,团队成员先后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等一系列省部级人才项目支持。团队长期致力于建设和完善我国药用辅料质量标准体系,为2015年版和2020年版《中国药典》制修通则、指导原则、通用检查法和各论品种质量标准50余项,主持和参与编写国家药典委员会专著2部,有力推动了我国药用辅料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药用辅料的转化应用,在仿创制剂开发和一致性评价研究中,团队充分研究。
此外,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iscience(cell子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ers,biomaterial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药学学报、中国新药杂志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实现了cns子刊大满贯,另申请专利40项,授权16项。
桃李争春露笑颜,唯有师恩留心间。
六月的校园,合欢花又开,身穿学位服的毕业生们正在和涂家生、孙敏捷、孙春萌、沈雁、熊晔蓉、姜雷和何东升等老师拍毕业照。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多年的青春时光定格成为一张张照片。涂老师每年都会亲自为每一位毕业生拨穗,并亲笔写下毕业寄语,每一位从涂家生教授课题组毕业的同学都会加入名为“涂家军”的微信群,虽然学生分布于世界各地,处于不同的年龄层次,在各行各业工作,但是大家都拥有了一个相同的名字——“涂家军”。微信群里,每天都有温暖心语的分享与时事的播报,遇到难题,大家都会互帮互助,一起共享实验室的每一分收获与喜悦。不管离校多远,毕业多久,每一位“涂家军”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团队的导师们坚持身教重于言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感染着每一位同学,尤其是涂老师,注重对学生道德人格的修炼,科研水平的培养,以开放的学术胸襟、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每一位学生。经过老师多年的科研训练及思想教育,每一位从涂家生课题组毕业的“涂家军”从学校出发,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并期许于又一年六月,合欢再开时,满载硕果,齐聚校园,再叙师恩。
“我的毕生追求是实现国内药用辅料的精细产业化。”
团队导师常说:“药用辅料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药物制剂发展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药用辅料中得到启发。” 30年来,他们锲而不舍,利用现代合成、制剂技术开辟和发展药用辅料,共承担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mpeg-pdlla的应用关键技术”和国家药典委员会药用辅料标准提高计划等纵向项目数十项,为我国药典药用辅料相关内容的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2年,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委托,涂老师团队建立“常用药用辅料数据库及应用查询系统”,使药品生产企业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质量的药用辅料,缩短药品研发时间,提高我国的药品研发速度。针对国内药用辅料存在的工艺不精细,工艺水平陈旧,质量控制水平低等问题,涂老师致力于提高药用辅料质量服务药物制剂为目的科研之路,以聚山梨酯80为例,涂老师团队提出并建立的供注射用聚山梨酯80标准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公认最优的日本日油(nof)的聚山梨酯80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药用辅料的长期技术垄断,并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涂老师带领他的团队在药用辅料领军人才的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品行、能力与素质”并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领导力和魄力。30年来,涂老师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培养出许多高素质的药界人才,其中包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级调研员夏军平、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包材辅料所孙会敏所长、江苏保易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飞、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李朋梅、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高级审评员史继峰等,均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从涂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体会到了他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并用行动去诠释涂老师团队“为中国的药用辅料发展事业奋勇拼搏,鞠躬尽瘁!”的科研理念。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有人曾经说过:“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景,还有那爱过的人”,而涂老师和孙老师正是学生人生路上的指导者、引领者。
晓雨(化名)本科就读于中国药科大学,毕业前夕获保研资格,但是她对读研之路的担忧大过被录取的喜悦,觉得自己过于平凡。这种不自信让她对科研生活感到害怕和担心,然而越是如此,越是在实验中容易出错,越对自己的求学之路越发不安。涂老师敏锐地察觉到她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像平时一样微笑地传授着各种科研知识,有不懂的地方,就反复地讲解,为了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经常温和地说:“你们都很聪明,如果学不会,责任不在你们,在我们老师,我相信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此外涂老师给予学生试错的机会,这种试错的机会使学生心无旁骛地进行试验。涂老师还经常听学生的组会汇报,并且提供建议,开发科研思路。涂老师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培养方式,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对科研的信心。
孙春萌老师始终对教书育人充满热情,对本科生教学也孜孜不倦。本科生小丁(化名)刚进入实验室时,孙老师让她独立开展课题,当时读大二的她没有经验,她对实验的设计和开展丝毫没有头绪。孙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就她查阅得到的文献资料和她商量对策。孙老师不仅帮助她一起设计实验解决难题,而且还锻炼了她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能力,让她的课题得以顺利开展。
“我最大的心愿是培养出一批超越我的学生。”
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坚持贯彻涂家生老师的教导,对理论学习以脚踏实地、笃学不倦的态度去践行。对科学问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开拓,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阔科研视野,秉承“精业济群”的校训严谨做学问,肩负起药剂人做药的责任感,培养出了一批精英人才。
李亚楠,药剂学博士研究生,师从涂家生。涂老师言传身教,一遍遍叮嘱学生:“科研就是勇敢尝试,不要因为担心就拖延,一旦开始,所有的事情就变得不难了。”在涂老师的教导下,李亚楠以第一作者(含共一)于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5.621)等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共7篇,累积影响因子逾50。此外,涂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走出去多看看,科研最忌闭门造车”,支持大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李亚楠就在这种积极鼓励下,获得“美国药学科学家协会年会aaps pharmsci 360”最佳摘要奖、“第一届亚洲药剂学青年学者论坛”优秀墙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周占威、李昭廷两位同学均为药剂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团队孙敏捷老师。孙敏捷老师经常嘱咐学生:“科研之路,难免会有‘孤独’之感、‘艰辛’之苦,但是,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孙敏捷老师的教导下,近3年来周占威同学以第一作者(含共一)于cell子刊以及多个权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共8篇,累积影响因子逾60分,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药科大学优秀毕业生、威尔曼优秀成果奖、华海药业优秀成果奖等多项荣誉。李昭廷同学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影响因子12.804)及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正刊molecular therapy(if=8.402)等杂志发表论文,研究成果均得到业内同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看着培养的学生如此优秀,孙老师倍感欣慰的同时,内心也会隐隐的担忧,“要让学生不骄傲,时刻保持做药人的脚踏实地”,孙老师经常会邀请业内有名的专家,前往实验室为学生讲述做药人的经历,避免学生未来少走弯路,同时培养他们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说:“只要你们保持一个做药人的品行,做一个让患者信任的人,我就放心了。”
中国药科大学“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在学术上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离不开团队老师的支持和同学们不畏艰难、努力钻研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团队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为祖国的医药事业提供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