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荣:三十年初心不变的育人先锋 —江苏教育新闻网-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 热门专题 >  > 双十佳评选 >  >  > 正文

沈其荣:三十年初心不变的育人先锋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1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导师简介: 

  长期从事土壤微生物、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研究,提出和建立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控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研发出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有机(类)肥料系列产品,相关技术工艺已被全国600多家企业采用;研发的土壤熏蒸与生物有机肥联用防治土传病害综合技术效果显著,为中国土壤生物肥力提升和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国家专利金奖(2010)、国家专利优秀奖(2017、2018)、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等奖项。获中国发明专利80多件、国际pct专利8件,其中大部分专利在企业转化应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0多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h指数60,2014年-2020年连续七年入选爱尔唯思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0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中华农业英才奖、国家教学名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等荣誉称号。目前兼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第七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兼生物与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 

  先进事迹: 

  三十多年坚持走上讲台,利用课堂教学教书育人 

  三十多年来,沈其荣教授坚守讲台,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无论是担任学院院长还是学校副校长,从未间断过课堂教学。课堂育人,他将自己40多年来的科研和人生体会融入课堂教学;立德树人,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每年,他要给所有新生开设《新生入学第一课》,还先后开设《植物营养学(双语)》《研究生英文写作》和《有机肥与土壤微生物(全英文)》等课程,在引导研究生如何做好科研的同时,促使研究生同时领悟做人的道理和树立学好知识为国家做贡献的人生观。同时,他十分注重信息化教学,带领团队年轻人开设在线全英文课程,《有机肥与土壤微生物(全英文)》课程获得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

  坚持深入实验室一线,与研究生面对面。

  沈其荣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深入实验室一线,跟研究生面对面交流与指导。在学术会议室,他与每个研究生讨论最新的学术研究国际前沿动态;在办公室他一对一为每个研究生设计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在实验室,他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定期组织研究生组会,讨论每个研究生的实验进展及下一步规划;与研究生一起去野外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去企业车间进行中试试验。同时要求团队的青年教师要经常在实验室与研究生们一起做试验。按照这样的模式,已经累计指导毕业和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共105名、硕士研究生119名。

  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和学科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沈其荣教授要求学生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成果转化反哺人才培养,依托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协同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企业,共建了多个典型特色研究生工作站,该类基地均具备了满足“学、研、住、吃”齐全的实习实践条件。在宜兴建立的研究生工作站,能够同时满足70名以上的研究生在基地进行长期实习实践。该基地2010年被评为“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依托于实践基地,他为团队新招的研究生提供提前进入学习和科研的条件,在入学前,所有的研究生均可到研究生工作站进行入学前的科研训练,这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生在日常科研期间,一旦需要实践教学条件,均可无条件进入不同的工作站,进行实践创新训练。依托此模式,培养了大批动手能力强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研究生。

  建立了专硕应用型、学术应用基础学和博士理论创新型的三类一体、科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是服务于国家乡村环境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沈其荣教授针对专硕培养与产业结合不紧密、学硕培养导向不明(基础研究创新不足、应用研究能力不强)、博士生培养理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牵头进行研究生教学与教育改革,形成专硕应用型、学术应用基础学和博士理论创新型的三类一体、科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

  通过引进国际化师资、拓展海外学习渠道、建设全英文课程等举措,构建博士生国际化培养体系,提升博士生的国际学术前沿创新研究能力,依托学科承担的大批科技项目优势。

  通过科教融合,将三类研究生培养贯穿到科技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将项目的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理论基础研究等三个层次与专硕、学硕和博士研究生三类人才培养相衔接,系统构建“三类人才、科教融合”模式。在此模式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型博士人才,他们均奋战在科研或社会服务一线。

  创立“三个一”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扎根企业和基层的优秀复合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发达国家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矛盾没有像我国那样突出,对农业资源利用的应用型人才也没有如此渴求。面对这一情况,沈其荣教授带领学科团队,发扬“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自己创造案例和分析案例,总结出一条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农业资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他要求入学的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应以产品研发、试验或实验、调查与监测为主,鼓励围绕解决农业资源利用的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与应用研究、技术集成创新、产品研发和推广等。

  沈其荣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们,每人负责研发一个产品、建立一条生产工艺、完成一个田间试验,即“三个一”的培养模式,所培养的研究生均具备产品开发的潜能,研发的产品比同类产品增产和提质效果明显,也为学术型研究生进行产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表型,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沈其荣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先后招收近百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照“三个一”培养模式培养后,他们毕业后在企业或农村适应时间更短,成才速度更快,毕业生或农科院或在地方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工作,与同事们致力于帮助农民答疑解惑,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与科技手段帮扶农民,配合田间试验与实验室检测,开展对提高作物营养价值,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抗倒伏、耐盐等能力的深层次研究,为助力精准脱贫,奋力夺取农业丰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范文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 法律声明 |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凯发体育开户平台的技术支持:86381340。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凯发体育开户平台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