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凯发体育开户平台首页 >

江苏省通师一附: 技术赋能让百年老校更灵动-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作者:谢 然 发布时间:2023-09-08 来源: 《东方教育时报》

  在江苏省南通市,有一 所创办于1905年的百年老 校,这里曾经走出过许多名人雅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慰祖、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 画家赵无极、经济学家邢鉴 生……这所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先生创立的全国第一所师范附属小学, 就是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 一附属小学(简称“通师一 附”)。2009年,学校搬迁进入 新校区,逐步配备了远程备课室、自动录播教室,让平板电脑、智慧课堂学习终端走 进课堂。校园换新装,“教育数字化”也在校园里渐渐生根发芽。数智赋能课堂、云端备课教研、stem课程…… 从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到师 资建设,通师一附探索数字化赋能撬动教育变革,技术赋能让校园更灵动。
  融合:探索 “数智” 课堂 
  “三角形有什么神奇之处? 先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在平板 上快速作答。”这是通师一附的 一节四年级数学课,学习的内 容是《认识三角形》。执教的是 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袁嘉琦。 话音未落,学生们已经纷纷开 始行动起来,打开手中的平板, 点击屏幕完成这道选择题。 
  借助平板,学生反馈会被 实时采集、处理后传输到教师 手中的教师端,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再配合 智能屏幕,教师就可以轻松选 取学生的答案,有针对性地分析解惑。2分钟后,所有学生完成了题目,系统也自动统计出结果:正确率 93%,显示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不清 晰。于是,袁嘉琦邀请同学们 分析各个选项,帮助部分学生解答疑惑。这节课上,袁嘉琦老师还借助智能屏幕的放大功能,选取了学生绘制的三角形, 帮孩子们学习三角形的定义。 
  近年来,通师一附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让传统的课堂变得更加 丰富、更有趣味,丰富多彩的上课形式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通师一附的几位老师都表示, 自己非常愿意研究如何把信息 技术更有效地运用在教学中。 “这些工具运用的好,确实会提 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信息化要和学科真正融合, 一定要从教学理念层面开始革 新。在通师一附,数字化技术还被运用在体育课教学上。学校的智能跳绳系统能一次记录60人 实时跳绳,并实时自动生成成绩,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对比。 体育教师有了更多时间用来给学生制定运动指导,设计更具 个性化、专项化的运动项目。 
  “从简单的一分钟跳绳可 以分析出很多信息,比如学生前30秒和后30秒成绩分别是多少,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出学生的爆发力、耐力水平。实现了体育教学‘管理智能化’‘过程可视化’‘分析精准化’”的需求,大大提升了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 运动量化要求和运动水平提升要求。”副校长倪莉介绍。
  多元:stem课程 铸就“智慧”底色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素养、 智能素养和创新素养愈发成为 必备的基本素养。如何为孩子们铸就“智慧”底色?通师一附以 stem课程为抓手,为人工智能时 代的“小小发明家”们创设空间和平台,激活学生们的创新意 识。每周五下午,通师一附六 (2)班的学生张赵瑞都会来到学 校教学楼4楼的比特实验室,跟 着老师学习机器人运行原理, 通过编程打造各种“炫酷”的机 器人。“最近我正在研究制作一 台自动电风扇,不仅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感应自动启动,还可以通过语音来操控。我想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帮助人们完成一些机械重复的事情,提供更多便利。”张赵瑞说。 
  每周五下午,学校11个stem教育特色社团都会同步开展, 校园里热爱编程、人工智能和 科创的孩子们都汇聚在这里。 
  通师一附将“信息技术创 新教育”纳入到“一附小公民五 大核心素养”中,自主开发了各 类研究型综合课程。这些课程 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科普性课 程,也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的 stem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多 样化、个性化的选择。在浓厚的科创素养之下,通师一附学生的身影也频繁出现在各级各 类科创赛事的颁奖典礼上。 
  2020 年,为进一步提升学 校 stem 教育的水平,学校的 stem教育专项课题《把教学做 合一融入 stem 教育的校本化 实践研究》正式立项。
  共享:云端教研 提升教学水平 
  近年来,“云端教研”在通 师一附已经成为常态。学校利 用信息化技术,打破学校的围 墙,打造校本资源库,开展线上 教师教学研讨,探索信息化时 代的教研新方法。 
  在通师一附,“国家中小学 智慧教育平台”“江苏中小学智 慧教育平台”“慧学南通教育平台”“崇川区资源平台”等平台 是老师们教研的必备法宝。老师们深挖平台上“名师”课堂, 提炼和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 内化为自己课堂教学方法,“云 端教研”开拓教师的教学思路, 丰富了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每单元的云端集体备课是各备 课组每周的必修课。教材研讨、 心得分享,反复梳理在线教学 中的每个环节,多次模拟授课 情景,让线上课堂也能保证“按点上课、一起上课、真有课堂”。 
  “云端教研”也常常发生在通师一附教育集团各学校之间。集团校开展“云端”常态化 集中教学,统一备课、统一教 案,形成了良好的课堂质态,助 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师、学生的网络实时互动。比如,使用课堂直播系统进行同课异构, 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不同学 校间的学生,在课堂直播时进 行云端互动。 
  为了帮助老师们获取更丰富的优质资源,通师一附还自建了虚拟光盘服务器,统一上 传与各学科教材配套的光盘, 方便教师利用虚拟光驱加载使 用。学校打造“通师一附云学习空间”校本资源库,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云学习空间共建共享 资源。此外,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崇川区资源平台的建设,将优质课件、教案等共享至区域 云,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 
  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聚 焦综合素养的课后服务课程? 集团各校借助课程资源平台, 引进10余门课程,比如《博物馆 中的中国故事》借助ar、vr科 技,将丰富的博物资源带入课堂,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时间线融汇于课后服务,让学生身临其境“看见”历史,交流互动、内化文明魅力;《纸飞机里 的科学课》在落地进校实践中, 学生易学、教师易教、课后有成果,在尝试纸飞机的多样折法 和放飞互动中学习收获飞行科学的前沿知识,启发学生科学思维。有趣的课程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生活,也为教师提供 了丰富的课程“脚手架”。 
  “我们的愿景是创建时时可学、处处能用的智慧学习环境,将智慧教育作为落实双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力, 营造智能融合的管理形态,智慧灵动的学习空间,多元个性的学习方式,让教育的个性化学习真正发生。”通师一附副校长倪莉说。
  学校简介 
  1905年,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师范附属小学——通师一附。百余年来 ,学校秉承“ 爱日、爱群、爱亲、爱 己 ”之校训 ,弘扬 “文明、和谐、勤奋、 进取”之校风,倾力打造“有爱心,有智慧,有品位”的教师团队,倾心培养“有教养、有才能,有个 性”的现代小公民, 学校倡导的“和爱 文化”濡染了一代 又一代一附人。
  从儿童的今天出发,向儿童的未来而 行,为儿童的终身发 展奠基。
  ——校长 陆胜利
 

 

责任编辑:周灵

江苏省通师一附: 技术赋能让百年老校更灵动
发布时间:2023-09-08   
来       源:《东方教育时报》  
作       者:谢 然
  在江苏省南通市,有一 所创办于1905年的百年老 校,这里曾经走出过许多名人雅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慰祖、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 画家赵无极、经济学家邢鉴 生……这所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先生创立的全国第一所师范附属小学, 就是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 一附属小学(简称“通师一 附”)。2009年,学校搬迁进入 新校区,逐步配备了远程备课室、自动录播教室,让平板电脑、智慧课堂学习终端走 进课堂。校园换新装,“教育数字化”也在校园里渐渐生根发芽。数智赋能课堂、云端备课教研、stem课程…… 从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到师 资建设,通师一附探索数字化赋能撬动教育变革,技术赋能让校园更灵动。
  融合:探索 “数智” 课堂 
  “三角形有什么神奇之处? 先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在平板 上快速作答。”这是通师一附的 一节四年级数学课,学习的内 容是《认识三角形》。执教的是 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袁嘉琦。 话音未落,学生们已经纷纷开 始行动起来,打开手中的平板, 点击屏幕完成这道选择题。 
  借助平板,学生反馈会被 实时采集、处理后传输到教师 手中的教师端,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再配合 智能屏幕,教师就可以轻松选 取学生的答案,有针对性地分析解惑。2分钟后,所有学生完成了题目,系统也自动统计出结果:正确率 93%,显示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不清 晰。于是,袁嘉琦邀请同学们 分析各个选项,帮助部分学生解答疑惑。这节课上,袁嘉琦老师还借助智能屏幕的放大功能,选取了学生绘制的三角形, 帮孩子们学习三角形的定义。 
  近年来,通师一附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让传统的课堂变得更加 丰富、更有趣味,丰富多彩的上课形式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通师一附的几位老师都表示, 自己非常愿意研究如何把信息 技术更有效地运用在教学中。 “这些工具运用的好,确实会提 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信息化要和学科真正融合, 一定要从教学理念层面开始革 新。在通师一附,数字化技术还被运用在体育课教学上。学校的智能跳绳系统能一次记录60人 实时跳绳,并实时自动生成成绩,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对比。 体育教师有了更多时间用来给学生制定运动指导,设计更具 个性化、专项化的运动项目。 
  “从简单的一分钟跳绳可 以分析出很多信息,比如学生前30秒和后30秒成绩分别是多少,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出学生的爆发力、耐力水平。实现了体育教学‘管理智能化’‘过程可视化’‘分析精准化’”的需求,大大提升了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 运动量化要求和运动水平提升要求。”副校长倪莉介绍。
  多元:stem课程 铸就“智慧”底色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素养、 智能素养和创新素养愈发成为 必备的基本素养。如何为孩子们铸就“智慧”底色?通师一附以 stem课程为抓手,为人工智能时 代的“小小发明家”们创设空间和平台,激活学生们的创新意 识。每周五下午,通师一附六 (2)班的学生张赵瑞都会来到学 校教学楼4楼的比特实验室,跟 着老师学习机器人运行原理, 通过编程打造各种“炫酷”的机 器人。“最近我正在研究制作一 台自动电风扇,不仅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感应自动启动,还可以通过语音来操控。我想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帮助人们完成一些机械重复的事情,提供更多便利。”张赵瑞说。 
  每周五下午,学校11个stem教育特色社团都会同步开展, 校园里热爱编程、人工智能和 科创的孩子们都汇聚在这里。 
  通师一附将“信息技术创 新教育”纳入到“一附小公民五 大核心素养”中,自主开发了各 类研究型综合课程。这些课程 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科普性课 程,也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的 stem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多 样化、个性化的选择。在浓厚的科创素养之下,通师一附学生的身影也频繁出现在各级各 类科创赛事的颁奖典礼上。 
  2020 年,为进一步提升学 校 stem 教育的水平,学校的 stem教育专项课题《把教学做 合一融入 stem 教育的校本化 实践研究》正式立项。
  共享:云端教研 提升教学水平 
  近年来,“云端教研”在通 师一附已经成为常态。学校利 用信息化技术,打破学校的围 墙,打造校本资源库,开展线上 教师教学研讨,探索信息化时 代的教研新方法。 
  在通师一附,“国家中小学 智慧教育平台”“江苏中小学智 慧教育平台”“慧学南通教育平台”“崇川区资源平台”等平台 是老师们教研的必备法宝。老师们深挖平台上“名师”课堂, 提炼和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 内化为自己课堂教学方法,“云 端教研”开拓教师的教学思路, 丰富了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每单元的云端集体备课是各备 课组每周的必修课。教材研讨、 心得分享,反复梳理在线教学 中的每个环节,多次模拟授课 情景,让线上课堂也能保证“按点上课、一起上课、真有课堂”。 
  “云端教研”也常常发生在通师一附教育集团各学校之间。集团校开展“云端”常态化 集中教学,统一备课、统一教 案,形成了良好的课堂质态,助 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师、学生的网络实时互动。比如,使用课堂直播系统进行同课异构, 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不同学 校间的学生,在课堂直播时进 行云端互动。 
  为了帮助老师们获取更丰富的优质资源,通师一附还自建了虚拟光盘服务器,统一上 传与各学科教材配套的光盘, 方便教师利用虚拟光驱加载使 用。学校打造“通师一附云学习空间”校本资源库,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云学习空间共建共享 资源。此外,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崇川区资源平台的建设,将优质课件、教案等共享至区域 云,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 
  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聚 焦综合素养的课后服务课程? 集团各校借助课程资源平台, 引进10余门课程,比如《博物馆 中的中国故事》借助ar、vr科 技,将丰富的博物资源带入课堂,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时间线融汇于课后服务,让学生身临其境“看见”历史,交流互动、内化文明魅力;《纸飞机里 的科学课》在落地进校实践中, 学生易学、教师易教、课后有成果,在尝试纸飞机的多样折法 和放飞互动中学习收获飞行科学的前沿知识,启发学生科学思维。有趣的课程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生活,也为教师提供 了丰富的课程“脚手架”。 
  “我们的愿景是创建时时可学、处处能用的智慧学习环境,将智慧教育作为落实双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力, 营造智能融合的管理形态,智慧灵动的学习空间,多元个性的学习方式,让教育的个性化学习真正发生。”通师一附副校长倪莉说。
  学校简介 
  1905年,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师范附属小学——通师一附。百余年来 ,学校秉承“ 爱日、爱群、爱亲、爱 己 ”之校训 ,弘扬 “文明、和谐、勤奋、 进取”之校风,倾力打造“有爱心,有智慧,有品位”的教师团队,倾心培养“有教养、有才能,有个 性”的现代小公民, 学校倡导的“和爱 文化”濡染了一代 又一代一附人。
  从儿童的今天出发,向儿童的未来而 行,为儿童的终身发 展奠基。
  ——校长 陆胜利
 

 

责任编辑:周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