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启,无锡首位盲人老师站上三尺讲台——
把自己变成光 给更多人带来光
朱苓君在触摸盲文教材备课。
朱苓君(右一)和学校老师交流为盲童上课经验。
白雪 摄
今年9月10日,是全国第40个教师节,也是朱苓君的第一个教师节。25岁的朱苓君是一位视障女孩。今年6月,她作为复旦大学首位盲人研究生顺利毕业。9月伊始,她站上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讲台,成为无锡市第一位盲人老师。
开学之际,记者在学校见到开启新身份的朱苓君。她梳着马尾,穿一身淡雅蓝色连衣裙,笑起来格外亲切、温暖。备课时,她触摸盲文教材,倍速听英文材料,用电脑读屏软件飞快打字,输入速度比常人都快。她和孩子们互动、交朋友,跟着老教师学习……“开学后每天都有新收获。”她开心地说道。
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一路走来,朱苓君凭借超强意志力在黑暗中创造光明。朱苓君说,“我的成长之路上,遇到很多好老师,他们像一盏盏明灯,为我点亮了前行的路。老师们都是我的榜样,我希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追逐光:教师梦照进现实
朱苓君先天失明,4个月大时经历了一次手术,才恢复了一点光感,能看到模糊的残影,但行动依然受限。到了入学年龄,可当时无锡没有盲校,父母只好辗转到上海求职,送她到上海市盲童学校求学。
教育为朱苓君点亮了一束光。她在盲校一路从小学读到高中,于201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4年后又以优异成绩保研至复旦大学,成为复旦大学历史上首位盲人研究生。
在上海盲校时,老师常以“do your best”“let it go”勉励她,朱苓君记忆犹新。“自己能做到的,努力做到最好。对于烦恼,比如他人对你的看法,无法左右,就‘let it go’。”
上大学,离开了盲校的无障碍环境,朱苓君的学习生活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一大难题是没有专门的盲文教科书。她自学电脑读屏软件,靠听来代替盲文摸读。“大学英语老师会将一篇篇课文手动打成电子版书籍,让我用读屏软件学习。我在复旦大学的导师赵芳教授,会非常细心地关照师门同学,给予我帮助。我从老师们身上真正读懂了有教无类。”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残障人士8500多万人。带着满心感恩和照亮更多残障孩子的期望,朱苓君的教师梦种子就此种下。她说:“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所以我希望当一名老师,为残障孩子提供更贴合他们需求的支持,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有更多选择,也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种下梦想后,朱苓君早早便开始做准备。大学时,她考取了英语和心理学两门学科的教师资格证。她凭借着勤奋、坚强、毅力应对所有挑战,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过“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诸多荣誉。
2023年年底,无锡教育系统面向海内外引进优秀青年人才79名,其中包含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朱苓君得知此信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成功考取。
“备考时,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各种学习资料、在网上看网课。朱老师找盲文材料很不容易,不敢想象她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与辛苦。”与朱苓君同批考取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黄千羽老师感慨地说。
“在这个岗位上,相信自己能充分发挥优势,回报家乡。”朱苓君坚定地说。
成为光:残障人也有无限可能
“小朋友们好,我是朱老师,我跟大家一样是盲人,也是通过声音来感知这个世界,希望你们都能像向日葵一样,向阳而生……”9月2日,开学第一天,朱苓君走进课堂,以亲切的话语作为开场白,为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今年首次招收的向日葵班4位视障学生,开启开学第一课。
“我的成长经历让我更加明白视障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内心需求。”朱苓君说,视障孩子接触的同龄孩子不多,孤独感强,社会交往需求非常强烈,这就需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创造环境,让他们可以与更多人交流。
在看不见的世界,可以做什么?朱苓君从不给自己设限。
她在星星点点的盲文触摸中,不断探索世界、追寻理想,刷新着“更多的可能”。她曾多次代表上海盲校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百科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她爱唱歌、拉二胡、游泳,曾摘得无锡市残疾人游泳比赛蛙泳和仰泳金牌,也曾在大学新生文艺汇演上,用二胡拉了一曲《赛马》,还曾在同学帮助下,完成过荧光夜跑。她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读研期间对接上海盲校盲童到复旦大学听音乐会。她还参加过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绘本志愿创作,与团队完成了一套推广无障碍理念的儿童绘本,并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成为2021年国际残疾人日活动的特邀主持人……
朱苓君进入到了盲人很少涉足的领域,打破了普通人对残障者的刻板印象。她参加上海的“未来教师储备与培养计划”,作为心理老师进入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实习授课;还在复旦大学全国精品课程心理课中担任助教;她向同学们分享盲文如何使用等知识,组织学生们戴眼罩体验黑暗中行走、蒙眼倒水等游戏,增进大家对残障人士的了解。
“朱老师比我们更熟悉如何与盲生相处,在学习上提供哪些帮助。比如,盲生主要通过声音识人,朱老师建议我们在上课前,可以先向学生描述自己穿了什么衣服、发型什么样,让学生想象老师的样子,通过语言描述补偿他们的视觉。”黄千羽对此建议十分认同。
“我要去看得最远的地方,和你手舞足蹈聊梦想……”开学第一课上,朱苓君给盲童们唱了一首张韶涵的歌曲《看得最远的地方》。“我接受了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残障孩子也可以有更多的可能。”
散发光:“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使命”
新学期开学前,朱苓君和学校其他老师一起,进行了多次“沉浸式”探校。哪里需设置盲道和扶手、哪里要贴盲文……她通过自身体验,为学校提了很多无障碍环境建设建议。记者在学校看到,无障碍环境考虑周到。卫生间、楼梯间等都加装了盲道、止步板、扶手等无障碍设施,还贴心地标上了盲文,方便视障群体在学校工作、学习和出行。
“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身份,从之前需要他人的帮助,到可以自己用所学帮助他人。对我来说,是成熟的蜕变。”踏上新岗位,朱苓君既充满期待又有一些紧张,“首要任务是站稳讲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际经验。”
“当下,向残障群体开放的高等教育院校和专业并不多,视障人士大多从事推拿等工作。其实,教育可以让他们的人生有无限可能。”朱苓君表示,将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视力情况、学习能力等,“一人一案”,因材施教。同时,将带领视障学生与普通孩子开展更多的融合联谊活动,为视障学生引路,为无锡的特殊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独特力量。“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使命”。
学校也在全方位提供保障。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周嬿介绍,目前学校共有残障孩子157名,以听力障碍儿童为主。今年招收首批4名盲童入读大班,明年新校区建好后开始招收一年级视障学生。学校专门引进和培养面向盲生的师资力量,出台了视障教育教师培养方案,还与南京市盲人学校签订“盲教育教师委培协议”,为新教师提供跟岗学习机会。1—2年角色适应,2—3年能力增长,3—6年骨干教师,6—15年卓越教师,15年以上领军人物……对首位盲人教师朱苓君,学校还特别制定了15年教师职业成长规划。
周嬿说,“在朱老师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自强不息,更看到了特殊儿童的无限可能,她为视障孩子树立了榜样。学校希望用15年,将朱老师培养成为江苏省视障教育领军人物、国内知名特教教师,推动无锡视障教育体系的进步与发展,为视障学生创造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本报记者 白雪
原载:2024年9月10日《新华日报》,版次:4
【点评】
在“黑暗”中创造“光明”
韩宗峰
在教师节讲述这个故事别有一番意义:复旦大学首位盲人研究生朱苓君,从受益教育、感恩教育、立志教育到投身教育,教育链的完美“闭环”,让朱苓君的人生突破了“盲人推拿”的刻板限定,也让教师和教育的意义得以具象化。
毋庸置疑,朱苓君的个人天分、个体努力、家庭教育都是值得大为称赞的。小朱老师在讲述个人故事中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再强调老师们的帮助和影响。从盲校到普通高校,朱苓君是融合教育、特殊教育的受益者。近年来,不少盲人得以到知名高校接受教育,比如在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言的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毕业生董丽娜,曾在青岛盲校就读的清华首位全盲研究生梁江波等,当他们在镜头前、典礼上讲述自己“不凡”经历时,既让人震撼于他们的自强不息,也让人感慨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他们的成就,有其个人努力,但也离不开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离不开全社会对残健融合教育的关心支持。
受益于教育的过程中,朱苓君埋下了“助力残健融合”、让更多盲校孩子到普通高校接受教育的梦想。关心残疾人教育、关爱残疾教师,帮助他们“在黑暗中创造光明”,我省各地和有关部门持续努力,积极贯彻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融合教育示范区建设,有效推进融合教育普惠发展。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不仅专门引进和培养面向盲生的师资,甚至还为朱苓君特别制定了15年教师职业成长规划。
可以肯定的是,朱苓君将不会是个案。这些努力一定会“托举”起更多和朱苓君一样的盲人,通过接受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去拥抱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