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凯发体育开户平台首页 > 要闻

王泽山: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作者:潘玉娇 陈育凡 朱志飞 发布时间:2024-06-2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引领火炸药领域技术变革,推动我国火炸药整体技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培养一大批国防科技领军人才……60余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始终坚持——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人物简介:

  王泽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火炸药学家、发射装药学奠基人、国防领域战略科学家、中华火药文明复兴者,被誉为“中国火炸药王”。面对我国近代火炸药技术落后被动挨打局面,他坚定选择并至今坚守火炸药这一危险艰苦领域的第一线,引领我国跨入火炸药强国行列,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3项国家科技一等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最美奋斗者”称号。他坚守“为国铸剑”,发明创造出系列颠覆性技术并装备应用,有力支撑我军备战打仗。他铭记“安而不忘危”,推动火炸药产业实现安全、高效、精准、绿色的高质量发展。他为祖国打造“冷门绝学”,创立发射装药学,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火炸药理论体系。

  ■本报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陈育凡 朱志飞

  5月28日,由省科协、省科技厅主办的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江苏省主场活动隆重举行。现场,省科协发布《致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同步举办王泽山院士科学家精神宣讲报告会。在娓娓道来的宣讲中,人们再次被这位“火炸药王”淡泊名利、赤心报国的家国情怀及不断求索、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深深打动。

  从19岁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的火炸药专业,到如今年近九旬依然执着于相关领域的科研攻坚,这位60余年来致力引领火炸药技术变革、解决重大科技难题的一流科学家,为推动我国火炸药整体技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实现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和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时光倒回到20世纪30年代。幼年的王泽山居住在吉林省吉林市远郊。那时的东北被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占领,王泽山也一度认为自己是“满洲国人”。然而,王泽山的父亲思想敏锐活跃,对时局多有独到见解。他常常悄悄告诉儿子:“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

  父亲的话深深镌刻在王泽山的心里。童年饱经战乱,更让他明白“强国方能御侮”的道理。1954年考入哈军工时,他是班上唯一一名自愿学习火炸药的学生。这个19岁的青年坚信: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成绩优异的王泽山毕业后留校任教。他专心致志搞学问,将当时国际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诺模图设计原理等引入我国火药教学、科研和火药装药学体系中,发展了火药及其装药“解析设计”“表解设计”和“诺模图设计”的理论和设计方法。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的学术著作开始问世,其有关“发射药应用理论”的著作,提出一种新的装药技术和新的设计计算方法,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简单。改革开放后,王泽山的理论基础、思维方法、研究能力日益成熟,研究范围逐步扩展至国际前沿课题,他的火炸药研究之路也愈发“光艳四射”。

  在南京理工大学校园里,有一个王泽山精神教育基地。作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之一,该基地已组织开展科学家精神系列教育活动30余场,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

  走进基地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刻在墙上的那句话——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鲜红的大字,是王泽山为火炸药研究奋斗一辈子的真实写照。“要为国铸剑,就要有‘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韧劲,必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国外没有达到的,做这些急需的科技,才能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占据世界的制高点。”王泽山经常这样对身边的人说。

  在王泽山精神教育基地展馆内,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录着王泽山在科研领域的每一项重大突破:攻克“火炸药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打通武器弹药全寿命周期最后一环,破解我国火炸药战略轮储困局;发明“低温度感度发射装药技术”,大幅提升身管武器的极端环境适应性,使我国主战武器能够适应全地域全天候作战需求;发明“远程等模块技术”,让我国火炮的弹道性能全面超越世界同类武器,傲视全球……3次问鼎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2017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炸药王”。

  对于王泽山的贡献,原总装备部马殿荣将军曾这样评价:“他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文明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将其效能、工艺推进了一大步。”

  王泽山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位启智润心的师者,培养了一大批以院士、将军、总师为代表的国防科技领军人才。听过他上课的学生总有这样一个感受:王老师讲课从不会照本宣科,很多国际上刚刚产生的新技术和研究成果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课堂上,“王老师的课,新的知识点很多,内容很丰富,而且讲得很生动”。

  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徐复铭对当年师从王泽山的时光依然记忆犹新:“王院士经常指导我阅读一些他认为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提出他的见解以启迪我的思考。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仅较快地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更养成了正确的科研态度和习惯。”

  “只要能给年轻人光明,我愿做那个掌灯的人。”王泽山常常这样说。在指导学生做科学研究时,他善于发现年轻人身上的优点长处,特别是学术思维方面的新亮点,用开放式的指导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学生们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王泽山从不会简单否定,而是和他们一起耐心分析利弊。对于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疑虑,王泽山经常勉励他们:“逆境是攀登过程中的常态,要有创新的责任感,发挥自己的专长,不断攻克技术难关。”

  从教60余年来,王泽山始终以其宽广的胸襟和格局感染、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曾在一次总结会上说:“大家都习惯性地认为我牵头的项目成果都是我的。但事实不是这样,‘药筒斜肩部装药方法和装置’的发明虽然是我提出来的,但最终解答的是我的学生刘玉海,所以这项成果不是我的,是刘玉海的。”后来,在申报专利时,他坚持将刘玉海作为第一完成人。理工科学生发表文章,导师署名是惯例,但王泽山严格规定学生不要写他的名字。做研究也是如此,除非完全是自己的成果,他才会署名。在他看来,一位教师最大的成就,就是“学生超过自己”。

  2021年12月,王泽山将其所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等共计1050万元一次性捐赠,设立“南京理工大学泽山育才基金”,用于奖励在教学一线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和学业优异的学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

  “做学问、育英才,这是我从事工作的集中体现。”王泽山说,“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我们的科学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培育了人才,也培育了我自己。”

责任编辑:陈路

王泽山: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发布时间:2024-06-2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潘玉娇 陈育凡 朱志飞

引领火炸药领域技术变革,推动我国火炸药整体技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培养一大批国防科技领军人才……60余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始终坚持——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人物简介:

  王泽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火炸药学家、发射装药学奠基人、国防领域战略科学家、中华火药文明复兴者,被誉为“中国火炸药王”。面对我国近代火炸药技术落后被动挨打局面,他坚定选择并至今坚守火炸药这一危险艰苦领域的第一线,引领我国跨入火炸药强国行列,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3项国家科技一等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最美奋斗者”称号。他坚守“为国铸剑”,发明创造出系列颠覆性技术并装备应用,有力支撑我军备战打仗。他铭记“安而不忘危”,推动火炸药产业实现安全、高效、精准、绿色的高质量发展。他为祖国打造“冷门绝学”,创立发射装药学,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火炸药理论体系。

  ■本报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陈育凡 朱志飞

  5月28日,由省科协、省科技厅主办的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江苏省主场活动隆重举行。现场,省科协发布《致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同步举办王泽山院士科学家精神宣讲报告会。在娓娓道来的宣讲中,人们再次被这位“火炸药王”淡泊名利、赤心报国的家国情怀及不断求索、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深深打动。

  从19岁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的火炸药专业,到如今年近九旬依然执着于相关领域的科研攻坚,这位60余年来致力引领火炸药技术变革、解决重大科技难题的一流科学家,为推动我国火炸药整体技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实现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和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时光倒回到20世纪30年代。幼年的王泽山居住在吉林省吉林市远郊。那时的东北被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占领,王泽山也一度认为自己是“满洲国人”。然而,王泽山的父亲思想敏锐活跃,对时局多有独到见解。他常常悄悄告诉儿子:“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

  父亲的话深深镌刻在王泽山的心里。童年饱经战乱,更让他明白“强国方能御侮”的道理。1954年考入哈军工时,他是班上唯一一名自愿学习火炸药的学生。这个19岁的青年坚信: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成绩优异的王泽山毕业后留校任教。他专心致志搞学问,将当时国际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诺模图设计原理等引入我国火药教学、科研和火药装药学体系中,发展了火药及其装药“解析设计”“表解设计”和“诺模图设计”的理论和设计方法。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的学术著作开始问世,其有关“发射药应用理论”的著作,提出一种新的装药技术和新的设计计算方法,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简单。改革开放后,王泽山的理论基础、思维方法、研究能力日益成熟,研究范围逐步扩展至国际前沿课题,他的火炸药研究之路也愈发“光艳四射”。

  在南京理工大学校园里,有一个王泽山精神教育基地。作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之一,该基地已组织开展科学家精神系列教育活动30余场,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

  走进基地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刻在墙上的那句话——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鲜红的大字,是王泽山为火炸药研究奋斗一辈子的真实写照。“要为国铸剑,就要有‘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韧劲,必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国外没有达到的,做这些急需的科技,才能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占据世界的制高点。”王泽山经常这样对身边的人说。

  在王泽山精神教育基地展馆内,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录着王泽山在科研领域的每一项重大突破:攻克“火炸药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打通武器弹药全寿命周期最后一环,破解我国火炸药战略轮储困局;发明“低温度感度发射装药技术”,大幅提升身管武器的极端环境适应性,使我国主战武器能够适应全地域全天候作战需求;发明“远程等模块技术”,让我国火炮的弹道性能全面超越世界同类武器,傲视全球……3次问鼎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2017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炸药王”。

  对于王泽山的贡献,原总装备部马殿荣将军曾这样评价:“他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文明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将其效能、工艺推进了一大步。”

  王泽山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位启智润心的师者,培养了一大批以院士、将军、总师为代表的国防科技领军人才。听过他上课的学生总有这样一个感受:王老师讲课从不会照本宣科,很多国际上刚刚产生的新技术和研究成果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课堂上,“王老师的课,新的知识点很多,内容很丰富,而且讲得很生动”。

  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徐复铭对当年师从王泽山的时光依然记忆犹新:“王院士经常指导我阅读一些他认为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提出他的见解以启迪我的思考。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仅较快地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更养成了正确的科研态度和习惯。”

  “只要能给年轻人光明,我愿做那个掌灯的人。”王泽山常常这样说。在指导学生做科学研究时,他善于发现年轻人身上的优点长处,特别是学术思维方面的新亮点,用开放式的指导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学生们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王泽山从不会简单否定,而是和他们一起耐心分析利弊。对于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疑虑,王泽山经常勉励他们:“逆境是攀登过程中的常态,要有创新的责任感,发挥自己的专长,不断攻克技术难关。”

  从教60余年来,王泽山始终以其宽广的胸襟和格局感染、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曾在一次总结会上说:“大家都习惯性地认为我牵头的项目成果都是我的。但事实不是这样,‘药筒斜肩部装药方法和装置’的发明虽然是我提出来的,但最终解答的是我的学生刘玉海,所以这项成果不是我的,是刘玉海的。”后来,在申报专利时,他坚持将刘玉海作为第一完成人。理工科学生发表文章,导师署名是惯例,但王泽山严格规定学生不要写他的名字。做研究也是如此,除非完全是自己的成果,他才会署名。在他看来,一位教师最大的成就,就是“学生超过自己”。

  2021年12月,王泽山将其所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等共计1050万元一次性捐赠,设立“南京理工大学泽山育才基金”,用于奖励在教学一线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和学业优异的学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

  “做学问、育英才,这是我从事工作的集中体现。”王泽山说,“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我们的科学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培育了人才,也培育了我自己。”

责任编辑:陈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