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凯发体育开户平台首页 > 要闻

万绘:爱流淌处,万物生长-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作者:王 丽 发布时间:2024-06-1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从“万姐姐”到“万妈妈”再到“万奶奶”,万绘为乡村学生铺出通往世界的道路,奋力托举乡村孩子的未来——

爱流淌处,万物生长

  人物简介

  万绘,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小学教师。她扎根乡村39载,先后资助100多名孩子读书上学,累计助学助困捐款60多万元。牵头成立宝应县龙之情爱心协会,自2013年5月以来,组织爱心人士帮扶全县1000多名困难家庭孩子,“一对一结对助学”400多名学生。当选省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入选“中国好人榜”,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和江苏最美教师。万绘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江苏省教科系统评为“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本报记者 王丽

  初夏时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小学校园,红彤彤的油桃掩映在翠绿枝叶间。夏集是运河古镇,近年来以千亩桃园名扬苏中。

  该校教师万绘是土生土长的夏集镇郭桥乡人。从“万姐姐”到“万妈妈”再到“万奶奶”,39年来,她坚守在这片田野,教书育人、物质资助、心理抚慰、用爱接力,为乡村学生铺出通往世界的道路,奋力托举乡村孩子的未来。

  5月21日,万绘的日程表满满当当,其中有两个家访,记者随车和她一起来到双琚村双琚组学生小超(化名)家。小超父亲身体不好,母亲不会说话,手有残疾无法劳作。万绘把带来的零食放到桌上,询问孩子母亲残疾补助领到没有。院里一群小鸡叽叽喳喳,她打电话给村支部书记,催请办理鸡窝搭建手续,“小鸡要出栏了,赶紧!”“钱有难处,我出!”

  从成为老师那天起,万绘就没有停下关爱困难儿童的脚步。她家访数千次,行程数万里,走遍了宝应县14个镇。

  18岁那年,万绘以优异成绩考取县招聘教师。本不情愿当老师的她被父亲“押上”拖拉机来到村小任教那天,在校门外蓖麻地的小路上,她突然看到一个身影在滂沱大雨中跑来,原来是头发花白的老校长来迎接她。一学期很快过去,离开校园那天,万绘还是坐着拖拉机,只是身后多了一群学生,在高高的大堤上追喊“万老师,万老师!”

  一迎一送,两个场景刻在万绘脑海,化为朴素心声:“我要做一个好老师。”好老师是什么样?年轻的万绘并不十分清楚,她按照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多地对学生付出心血。

  万绘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抱起厚重的学习资料,取得大专文凭,还自学了本科课程。1995年,她承担一项市级研究课题,每周末赶最早一班车进城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乡下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万绘努力练成“多面手”。除了执教语文、数学、美术、思想品德等学科,一周上30节课,她还兼任镇少先队辅导员,带领七八所学校的少先队开展活动。在她和教师们的悉心教导下,村小少年成为一只只“金凤凰”,飞向四面八方。

  万绘言语爽快、行动果决,有教师说,她有股侠气。郭桥小学留守儿童占70%,每学期初,万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排镇上的留守儿童,实地探访他们的生活状况。家访途中,遭过狗撵,淋过暴雨,跌过泥潭;为了让辍学儿童重返校园,她吃过闭门羹、挨过骂,一遍遍苦劝村民,“读书是世界上最划得来的生意。”

  有了孩子后,万绘对学生的关心添了母亲的味道。小菊(化名)9岁时,父亲不知身在何处,母亲离家出走。万绘不是她的任课教师,只是在冬天课间活动时注意到这个女孩“身上很单薄,光脚穿着一双破球鞋”。万绘把小菊领回家,和自己一个锅里吃饭,一张床上睡觉,洗衣浆衫,辅导功课,整整6年。“万老师就是我妈妈。”如今,小菊毕业回到宝应做幼儿园教师,传承新的师爱。

  小菊是万绘帮助过的众多孩子之一。万绘为特困学生买四季衣服,为留守女童准备“特殊的百宝箱”,帮学生理发、剪指甲,每年春节为他们做几百个肉圆和烧卖,随时和孩子们聊天纾困。多年来,她自费资助113名孩子读书,金额达60多万元。

  万绘的家庭很普通,帮扶困难儿童,钱从哪里来?“一半的工资用于学生。”万绘说,寒冬腊月里她跟着邻居偷偷贩卖过水芹、茨菇,还在节假日做过代驾。儿子两岁多时,家里经济很窘迫,于是她卖了彩电,搜刮出母亲缝在18双布鞋里的压箱底嫁妆钱,帮学生代缴学费。“村小教师工作不复杂,但‘计较’起来就很复杂。”在万绘看来,不计较就是不计算得失,不比较大小,不在意名利。

  做得越多,万绘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越有深刻的理解。她认为,解决孩子们存在的系列综合问题,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仅给予物质帮助也远远不够。

  2014年,在冯建龙、朱国祥等爱心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万绘主持创办“万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孵化出宝应县龙之情爱心协会,合力让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当年筹备成立时流过的泪、受过的委屈,万绘很少提及。让她欣慰的是,如今协会有350余名成员,他们分布天南地北,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奖励潜心教学的乡村优秀教师,同时积极对接社会资源和公益组织,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安全教育、法律教育、心理辅导等。成立至今,爱心协会帮扶了1000多名困难家庭孩子,“一对一结对助学”400多人,捐赠金额达360多万元。

  从获评宝应好人,到成为江苏最美教师,再到成为全国模范教师,万绘的故事渐渐走向全国。从受到各方关注开始,她慢慢将师爱提升为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我不是教育家,但我坚持做一个乡村教师应该做的事。”

  万绘做的,桩桩件件与乡村教育密切相关。

  “xiá(孩)子只要被我逮住,我的目光就会追随,直到看不见。”语速一快,万绘偶有乡音。那些被逮住的孩子,都有了新的人生。

  古海涵就是其中之一。从万绘教过的学生成为万绘的同事,如今还是万绘代表工作室核心成员,古海涵飞出万绘的视野又飞回乡土,将乡土的滋养反哺给孩子们。

  万绘做的,又不止于乡村教育。在她看来,乡村教师不仅是用知识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意味着乡土文化和文明的传承。

  有企业人士与会的场合,她常常请主办方“给我5分钟”,讲述镇上留守儿童的故事。在她的带领下,团队策划开展“乡村爱心流动书架活动”,联合企业为全县10个乡镇学校送去几十个书架和1.2万多本书籍。

  2018年当选省人大代表后,万绘有了更多更大的发声平台。她提交多份建议,呼吁全社会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当年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更名为“万绘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当地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万绘牵头成立“关爱未成年人1 n万绘人大代表工作室”……一个人的给予,变成一群人的同行。

  “一开始用力气,后来用钱,现在用智慧。”万绘说,如今她挂心的是“乡村教育正面临生源缩减、教师队伍老龄化困境”。夏集镇中心小学有300多名学生,50岁以上教师超80%。她邀请学校4名年轻教师参与采访座谈,叮嘱他们和记者保持联系,“这些老师,都是乡村教育的希望之光。”“农村的孩子需要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走进乡村、接力耕耘。”

  窗外,桃李浓情。万绘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面朝田野,同样能四季花开。”

责任编辑:陈路

万绘:爱流淌处,万物生长
发布时间:2024-06-1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 丽

从“万姐姐”到“万妈妈”再到“万奶奶”,万绘为乡村学生铺出通往世界的道路,奋力托举乡村孩子的未来——

爱流淌处,万物生长

  人物简介

  万绘,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小学教师。她扎根乡村39载,先后资助100多名孩子读书上学,累计助学助困捐款60多万元。牵头成立宝应县龙之情爱心协会,自2013年5月以来,组织爱心人士帮扶全县1000多名困难家庭孩子,“一对一结对助学”400多名学生。当选省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入选“中国好人榜”,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和江苏最美教师。万绘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江苏省教科系统评为“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本报记者 王丽

  初夏时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小学校园,红彤彤的油桃掩映在翠绿枝叶间。夏集是运河古镇,近年来以千亩桃园名扬苏中。

  该校教师万绘是土生土长的夏集镇郭桥乡人。从“万姐姐”到“万妈妈”再到“万奶奶”,39年来,她坚守在这片田野,教书育人、物质资助、心理抚慰、用爱接力,为乡村学生铺出通往世界的道路,奋力托举乡村孩子的未来。

  5月21日,万绘的日程表满满当当,其中有两个家访,记者随车和她一起来到双琚村双琚组学生小超(化名)家。小超父亲身体不好,母亲不会说话,手有残疾无法劳作。万绘把带来的零食放到桌上,询问孩子母亲残疾补助领到没有。院里一群小鸡叽叽喳喳,她打电话给村支部书记,催请办理鸡窝搭建手续,“小鸡要出栏了,赶紧!”“钱有难处,我出!”

  从成为老师那天起,万绘就没有停下关爱困难儿童的脚步。她家访数千次,行程数万里,走遍了宝应县14个镇。

  18岁那年,万绘以优异成绩考取县招聘教师。本不情愿当老师的她被父亲“押上”拖拉机来到村小任教那天,在校门外蓖麻地的小路上,她突然看到一个身影在滂沱大雨中跑来,原来是头发花白的老校长来迎接她。一学期很快过去,离开校园那天,万绘还是坐着拖拉机,只是身后多了一群学生,在高高的大堤上追喊“万老师,万老师!”

  一迎一送,两个场景刻在万绘脑海,化为朴素心声:“我要做一个好老师。”好老师是什么样?年轻的万绘并不十分清楚,她按照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多地对学生付出心血。

  万绘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抱起厚重的学习资料,取得大专文凭,还自学了本科课程。1995年,她承担一项市级研究课题,每周末赶最早一班车进城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乡下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万绘努力练成“多面手”。除了执教语文、数学、美术、思想品德等学科,一周上30节课,她还兼任镇少先队辅导员,带领七八所学校的少先队开展活动。在她和教师们的悉心教导下,村小少年成为一只只“金凤凰”,飞向四面八方。

  万绘言语爽快、行动果决,有教师说,她有股侠气。郭桥小学留守儿童占70%,每学期初,万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排镇上的留守儿童,实地探访他们的生活状况。家访途中,遭过狗撵,淋过暴雨,跌过泥潭;为了让辍学儿童重返校园,她吃过闭门羹、挨过骂,一遍遍苦劝村民,“读书是世界上最划得来的生意。”

  有了孩子后,万绘对学生的关心添了母亲的味道。小菊(化名)9岁时,父亲不知身在何处,母亲离家出走。万绘不是她的任课教师,只是在冬天课间活动时注意到这个女孩“身上很单薄,光脚穿着一双破球鞋”。万绘把小菊领回家,和自己一个锅里吃饭,一张床上睡觉,洗衣浆衫,辅导功课,整整6年。“万老师就是我妈妈。”如今,小菊毕业回到宝应做幼儿园教师,传承新的师爱。

  小菊是万绘帮助过的众多孩子之一。万绘为特困学生买四季衣服,为留守女童准备“特殊的百宝箱”,帮学生理发、剪指甲,每年春节为他们做几百个肉圆和烧卖,随时和孩子们聊天纾困。多年来,她自费资助113名孩子读书,金额达60多万元。

  万绘的家庭很普通,帮扶困难儿童,钱从哪里来?“一半的工资用于学生。”万绘说,寒冬腊月里她跟着邻居偷偷贩卖过水芹、茨菇,还在节假日做过代驾。儿子两岁多时,家里经济很窘迫,于是她卖了彩电,搜刮出母亲缝在18双布鞋里的压箱底嫁妆钱,帮学生代缴学费。“村小教师工作不复杂,但‘计较’起来就很复杂。”在万绘看来,不计较就是不计算得失,不比较大小,不在意名利。

  做得越多,万绘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越有深刻的理解。她认为,解决孩子们存在的系列综合问题,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仅给予物质帮助也远远不够。

  2014年,在冯建龙、朱国祥等爱心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万绘主持创办“万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孵化出宝应县龙之情爱心协会,合力让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当年筹备成立时流过的泪、受过的委屈,万绘很少提及。让她欣慰的是,如今协会有350余名成员,他们分布天南地北,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奖励潜心教学的乡村优秀教师,同时积极对接社会资源和公益组织,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安全教育、法律教育、心理辅导等。成立至今,爱心协会帮扶了1000多名困难家庭孩子,“一对一结对助学”400多人,捐赠金额达360多万元。

  从获评宝应好人,到成为江苏最美教师,再到成为全国模范教师,万绘的故事渐渐走向全国。从受到各方关注开始,她慢慢将师爱提升为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我不是教育家,但我坚持做一个乡村教师应该做的事。”

  万绘做的,桩桩件件与乡村教育密切相关。

  “xiá(孩)子只要被我逮住,我的目光就会追随,直到看不见。”语速一快,万绘偶有乡音。那些被逮住的孩子,都有了新的人生。

  古海涵就是其中之一。从万绘教过的学生成为万绘的同事,如今还是万绘代表工作室核心成员,古海涵飞出万绘的视野又飞回乡土,将乡土的滋养反哺给孩子们。

  万绘做的,又不止于乡村教育。在她看来,乡村教师不仅是用知识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意味着乡土文化和文明的传承。

  有企业人士与会的场合,她常常请主办方“给我5分钟”,讲述镇上留守儿童的故事。在她的带领下,团队策划开展“乡村爱心流动书架活动”,联合企业为全县10个乡镇学校送去几十个书架和1.2万多本书籍。

  2018年当选省人大代表后,万绘有了更多更大的发声平台。她提交多份建议,呼吁全社会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当年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更名为“万绘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当地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万绘牵头成立“关爱未成年人1 n万绘人大代表工作室”……一个人的给予,变成一群人的同行。

  “一开始用力气,后来用钱,现在用智慧。”万绘说,如今她挂心的是“乡村教育正面临生源缩减、教师队伍老龄化困境”。夏集镇中心小学有300多名学生,50岁以上教师超80%。她邀请学校4名年轻教师参与采访座谈,叮嘱他们和记者保持联系,“这些老师,都是乡村教育的希望之光。”“农村的孩子需要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走进乡村、接力耕耘。”

  窗外,桃李浓情。万绘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面朝田野,同样能四季花开。”

责任编辑:陈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