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凯发体育开户平台首页 > 市县

常州武进:持续跑出教育发展“加速度”-凯发体育开户平台

作者:王琼 方欣 发布时间:2024-09-2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图为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这是常州市武进区近年来亮眼的教育成绩单。武进历来崇文重教,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区始终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聚焦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坚持补短板、兜底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跑出教育发展“加速度”。
  关注新市民子女,育好每一个儿童
  “新学校有多媒体、报告厅、体育馆,每天还有不同的活动,孩子越来越自信、阳光,作为家长别提多高兴了。”常州市星河实验小学分校云朵校区五(1)班学生张星浩妈妈说。2022年,武进完成对新市民学校的整治工作,新市民学校正式退出武进教育舞台,近45%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得到解决。
  20世纪90年代,武进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为解决其子女教育问题,一批新市民学校诞生。这些学校校舍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勉强维持流动儿童求学需求。
  “武进教育一直都是朝着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努力。”武进区教育局局长曹雄伟介绍道,在扩优提质的同时,武进也在关注流动儿童成长问题。
  2007年,武进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部分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得以到公办学校就读。这是武进首次规范流动儿童入学问题。
  2013年,武进开始对新市民学校严格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市民学校管理的实施意见》,对新市民学校招生收费、教学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开展公办学校与新市民学校结对帮扶活动。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庄骅说:“该《意见》的出台,改变了以往新市民学校无序、不受管理、野蛮生长的状态。”
  随着区划调整,“十三五”时期,武进仍有9所新市民学校,每年有2000多名毕业生,这些孩子毕业后要回到户籍地就读。“新市民子女的入学问题,直接关系到常州发展,让他们到武进公办学校上学,是武进教育的使命。”曹雄伟说。该区提出从2019年起对新市民学校进行整治,利用3年时间,实现新市民子女全部到公办学校就读。
  目前,武进新市民学校已经实现100%化解,存量学生100%被公办学校吸纳,新生100%在公办校就读。
  打造师资高地,培好每一名教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昇学介绍说,武进教育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我们的目标是让全区教师不仅来得了,还留得住,更发展得好。”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教师数量校际不均衡、结构性缺编等问题逐渐凸显。武进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区域教师发展的活力。2002年,该区在常州市首推师范类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李昇学说:“当时武进教育意识到,必须在全区范围内,让校长、教师合理流动起来,促进全区师资均衡发展。”2016年,该区创新实施“区管校聘”改革,设立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统筹全区教师人事管理事务。一些工作多年的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不高等情况从那时起得到改善。
  目前,武进区“区管校聘”改革已进行至第四轮,全区6702人参加,其中2180人升级、132人降级,28名教师成功跨校竞聘。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是武进距离城区最远的一所学校。在该校工作了33年的校党支部副书记何志良感触颇深,近10年来,学校教师队伍更加稳定,教师发展的氛围非常浓厚。在他看来,“除了人事制度改革,名师培养也是关键一环。”
  武进搭建了系列教师成长平台。“领航名师”培育计划、“三名”工作室、城乡结对、送培上门等团队建设项目,有效释放了“雁阵效应”,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跟着省市名师、教研员学习。何志良告诉记者,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省市公开课,现在刚工作两年的年轻教师都有机会上。“教师平台多、学习多、比赛多、获奖多,这些又能在岗位竞聘中加分,大家劲头都很足。”
  目前,武进五级梯队教师3258人,占比32%,近3年新增“苏教名家”、正高级教师等高层次人才27名,队伍素质大幅提升,结构更加均衡。
  聚焦高质量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
  20世纪80年代,武进开始逐年撤并散乱小学校,整体调整学校布局;20世纪末,常州启动以改善办学条件为目标的“金边工程”。乘着东风,武进村小开始“楼房化”,全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13年,武进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认定。目前,武进已经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实地核查,教育事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如何推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华丽转身?
  武进以最强的力度支持教育。“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资金优先安排、教育建设优先推进,教育经费投入逐年攀升。”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翁路英说,“在推动‘物理’均衡同时,武进更注重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
  2003年,武进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学校主动发展”工程,鼓励学校不再等、靠、要,而是主动思考、谋划,深挖办学特色,凝练办学理念。这种发展理念一直影响着武进教育。办学近50年的武进区刘海粟小学以“美”为核心,提升学生美育素养;2011年建校的星河实验小学,在建校之初就以“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为办学愿景,“科学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特色。
  2012年,武进提出“人人参与课改,校校参与项目”。庄骅说:“我们希望以课改和教研两个着力点,把全区的教师‘卷’进来,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如今,“项目推动,特色发展”成为武进教育的一大亮点,“新基础”“全课程”“新教学”等一批理念先进、实践有效、成果丰硕的教育品牌项目在武进扎根、推广,遍地开花。武进区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2018年建校,教师平均年龄不到29岁,面对年轻学校、年轻教师,校长金磊带领教师围绕队伍建设、课堂改革等方面开展多个项目研究,打出学校发展组合拳。如今,该校在区域内小有名气。
  为增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2007年,武进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市成立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实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扩张。
  “全区优质示范学校‘一配二’传帮带,在管理创新、课程建设、师资培育等方面互通共生。从‘组内’到‘圈内’,从‘单打独斗’到‘组团作战’,我们多措并举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活力。”武进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钟桂芳介绍道,集团化办学开展17年来,武进的集团化办学已经进入3.0时代,依托“品牌名校孵化、乡村教育振兴、优质学校成长”三大行动,架构起区域教育全方位辐射与互动新格局,武进教育进入全域优质发展下的“新名校 ”办学阶段。

责任编辑:周灵

常州武进:持续跑出教育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09-2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琼 方欣
图为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这是常州市武进区近年来亮眼的教育成绩单。武进历来崇文重教,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区始终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聚焦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坚持补短板、兜底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跑出教育发展“加速度”。
  关注新市民子女,育好每一个儿童
  “新学校有多媒体、报告厅、体育馆,每天还有不同的活动,孩子越来越自信、阳光,作为家长别提多高兴了。”常州市星河实验小学分校云朵校区五(1)班学生张星浩妈妈说。2022年,武进完成对新市民学校的整治工作,新市民学校正式退出武进教育舞台,近45%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得到解决。
  20世纪90年代,武进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为解决其子女教育问题,一批新市民学校诞生。这些学校校舍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勉强维持流动儿童求学需求。
  “武进教育一直都是朝着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努力。”武进区教育局局长曹雄伟介绍道,在扩优提质的同时,武进也在关注流动儿童成长问题。
  2007年,武进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部分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得以到公办学校就读。这是武进首次规范流动儿童入学问题。
  2013年,武进开始对新市民学校严格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市民学校管理的实施意见》,对新市民学校招生收费、教学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开展公办学校与新市民学校结对帮扶活动。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庄骅说:“该《意见》的出台,改变了以往新市民学校无序、不受管理、野蛮生长的状态。”
  随着区划调整,“十三五”时期,武进仍有9所新市民学校,每年有2000多名毕业生,这些孩子毕业后要回到户籍地就读。“新市民子女的入学问题,直接关系到常州发展,让他们到武进公办学校上学,是武进教育的使命。”曹雄伟说。该区提出从2019年起对新市民学校进行整治,利用3年时间,实现新市民子女全部到公办学校就读。
  目前,武进新市民学校已经实现100%化解,存量学生100%被公办学校吸纳,新生100%在公办校就读。
  打造师资高地,培好每一名教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昇学介绍说,武进教育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我们的目标是让全区教师不仅来得了,还留得住,更发展得好。”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教师数量校际不均衡、结构性缺编等问题逐渐凸显。武进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区域教师发展的活力。2002年,该区在常州市首推师范类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李昇学说:“当时武进教育意识到,必须在全区范围内,让校长、教师合理流动起来,促进全区师资均衡发展。”2016年,该区创新实施“区管校聘”改革,设立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统筹全区教师人事管理事务。一些工作多年的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不高等情况从那时起得到改善。
  目前,武进区“区管校聘”改革已进行至第四轮,全区6702人参加,其中2180人升级、132人降级,28名教师成功跨校竞聘。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是武进距离城区最远的一所学校。在该校工作了33年的校党支部副书记何志良感触颇深,近10年来,学校教师队伍更加稳定,教师发展的氛围非常浓厚。在他看来,“除了人事制度改革,名师培养也是关键一环。”
  武进搭建了系列教师成长平台。“领航名师”培育计划、“三名”工作室、城乡结对、送培上门等团队建设项目,有效释放了“雁阵效应”,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跟着省市名师、教研员学习。何志良告诉记者,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省市公开课,现在刚工作两年的年轻教师都有机会上。“教师平台多、学习多、比赛多、获奖多,这些又能在岗位竞聘中加分,大家劲头都很足。”
  目前,武进五级梯队教师3258人,占比32%,近3年新增“苏教名家”、正高级教师等高层次人才27名,队伍素质大幅提升,结构更加均衡。
  聚焦高质量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
  20世纪80年代,武进开始逐年撤并散乱小学校,整体调整学校布局;20世纪末,常州启动以改善办学条件为目标的“金边工程”。乘着东风,武进村小开始“楼房化”,全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13年,武进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认定。目前,武进已经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实地核查,教育事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如何推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华丽转身?
  武进以最强的力度支持教育。“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资金优先安排、教育建设优先推进,教育经费投入逐年攀升。”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翁路英说,“在推动‘物理’均衡同时,武进更注重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
  2003年,武进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学校主动发展”工程,鼓励学校不再等、靠、要,而是主动思考、谋划,深挖办学特色,凝练办学理念。这种发展理念一直影响着武进教育。办学近50年的武进区刘海粟小学以“美”为核心,提升学生美育素养;2011年建校的星河实验小学,在建校之初就以“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为办学愿景,“科学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特色。
  2012年,武进提出“人人参与课改,校校参与项目”。庄骅说:“我们希望以课改和教研两个着力点,把全区的教师‘卷’进来,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如今,“项目推动,特色发展”成为武进教育的一大亮点,“新基础”“全课程”“新教学”等一批理念先进、实践有效、成果丰硕的教育品牌项目在武进扎根、推广,遍地开花。武进区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2018年建校,教师平均年龄不到29岁,面对年轻学校、年轻教师,校长金磊带领教师围绕队伍建设、课堂改革等方面开展多个项目研究,打出学校发展组合拳。如今,该校在区域内小有名气。
  为增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2007年,武进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市成立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实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扩张。
  “全区优质示范学校‘一配二’传帮带,在管理创新、课程建设、师资培育等方面互通共生。从‘组内’到‘圈内’,从‘单打独斗’到‘组团作战’,我们多措并举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活力。”武进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钟桂芳介绍道,集团化办学开展17年来,武进的集团化办学已经进入3.0时代,依托“品牌名校孵化、乡村教育振兴、优质学校成长”三大行动,架构起区域教育全方位辐射与互动新格局,武进教育进入全域优质发展下的“新名校 ”办学阶段。
责任编辑:周灵
网站地图